爱性感 发表于 2013-6-29 22:33:16

外地媳妇看本地男人以及对莆田印象讨一个说法

  今天在莆田某街头被人说有点腹黑,恩,我很自恋地把这当成了赞美——毕竟腹黑这种高段位的素质和毒舌一样,需要一些智商支持。
  心理确实堆了东西,而自己又是当下不爆发的人,情绪累积够了,于是在黑暗的感召下开始爆发,
  此刻,我需要抒发,抒发我对一座城市的感谢,诉说我心底对一座城市的感激。
  2005到2009大学四年,2011年中旬重回莆田至今将近两年,一共六年的时光, 这里应该算是除了闽清外,我待得最久的地方。
  如果你在05年的时候问我,你要去莆田么,我一定喷你一脸唾沫,然后丢一句,滚!——那时的我,最最不愿意的就是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叫莆田的犄角旮旯,那时的她甚至连一家像样的麦当劳都没有。05年,我所在的大学还没有塑胶跑道,09年,到莆田还没有动车可以坐,这座城市新区还未开始建设,没有可以给张学友开演唱会的体育场,也没有能叫得上名字的广场,更别提文艺小资们都喜欢的文艺角落。此外,没有麦德龙,没有优衣库,没有万达,没有像样的咖啡馆,没有烘焙糕点店……对年轻人来说,这太糟糕了对不对。
  如果你在09年问我,你舍得离开莆田么,我一定会边瞪着你边告诉你,多年来我是如何数着日子在这里挨着,这下终于可以离开了,我甚至回都不想踏回来一步。
  如果你在2011年跟我说,你看,你不是最讨厌莆田了么,为什么要跟着一个男人回来了?我能给你的也许只有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附以呵呵之。
  是的,我承认这些反应真的很极端,因为那时的我境遇里都是各种极端情绪在撞击。眼里没有“我拥有什么”,有的只是“我失去了什么”和对未来的种种不信任。
  这座城市就这样承担了我的种种消极。
  她的狡黠,她的精彩,她的古旧,她的底蕴,她的宽厚,就这样被我屏蔽了四五年。现如今我也终于懂得,事实是,从05年开始,她收留了曾经挫败自卑的我,并一直默默包容着我的无知无礼和戾气。
  是的,我矫情了,原谅我晚上喝了太多红茶。
  江湖上流传了一句很久的俗语,叫好女不嫁莆田男,好男不娶福州女。莆田男,早已臭名昭著,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对外地人来说,莆田人真的十分排外,十分十分排外。莆田男人大多给人感觉贼眉鼠眼,讲话大声普通话不标准,土里土气,还爱算计,各种大男子主义……(此处特指没有出过本地地界的哥们)
  基本上,这些判断都对。和别的我到过的地方相比,这是真的是一座民风彪悍的城市,因为住在这里的人很彪悍。初来此地的外地人,经常会被公交车收票员严厉训斥,你也不要指望在市集买菜可以碰到和善的老大爷老大妈,不骂人算不错了,超市里的过磅阿姨会责怪你为什么不拿好袋子装好物品再拿来过磅。。。因为,你坐公交车千万是不能用皮箱占着位子的,车没满是不发车的,去摊位买菜是不准挑挑拣拣的,因为不小心会把他们的菜拣坏,一个不小心还有可能被少着钱,过磅没拿袋子,她就得多一道工序,后面的人就得多等。去市场最好要长得老一点,最好还会一点本地话,否则就等着被宰吧吧吧吧吧。。。对了,还有打的,莆田的的哥是不跟你打表的,一口价,爱走不走。
  是的,对外地人来说,这些真的一点都不可爱。一个超市过磅工作人员,一个公交车收票员,一个的士师傅,换任何一座别的城市,他们都是社会的底层,很顺服的底层。可是在莆田,他们会算计,会争取,会节约,懂得如何让自己的效益最大化。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更懂得如何让自己做自己土地上的主人。
  我甚至认为,正因为这种彪悍和排外,很好地保存了他们的独有传统和文化。
  说到这里,我都要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来表示感激的,还是来黑莆田的了,哈哈哈哈。我当然是感激的。
  一方面,作为不懂本地方言的外地人,我熟知这里的种种“不舒服”,另一方面,在别处生活过的你对这里的观察便有了对比。当你从外地人转换成非外地人,也就是本地人,恭喜你,你所看到的风景就开始大变样了。你看到的将是他们勤劳、团结、节俭、顾家。
  首先,我要说的是莆田女人。这个群体几乎毫无例外,长相气质这个天生的我不发表评论,我见过的莆田女人,基本上是集合了贤惠、勤劳、疼男人这三项素质。做菜做汤神马的,做得好不好吃另说,但一定是会做的愿意做的。在他们身上,你真正感受到了,“丈夫就是天”这句话的含义。用他们管用的话来说,就叫女人要识大体。
  我经常觉得,莆田男人无疑是被莆田女人惯坏了的一个群体。但是另一方面你却不得不否认,莆田男人在外头赚钱养家的本事。
  在外地那些开医院的叔叔们我不了解,这里就不发表评论了。在外地倒卖各种钢材地板的我同样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产业不会小,这里也不找数据了。我就说说本土。
  莆田的鞋业代工产业早就做到全国有名了,伴随淘宝的兴起,这里的淘宝安貌曾经发展成本土的第一产业(现在是房地产),仙游的红木产业,造银产业。。好吧,我又数据缺乏了,指知道这些产业在全国来说都很厉害,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厉害了。。
  莆田的有钱人有多少呢,他们到底有多有钱呢?
  如果你有机会去喝他们的喜酒,你会看到他们的女眷手里提着不是库奇就是LV,他们的衣服不是香奈儿就是香奈儿。走在街上,看到的基本都是奔驰宝马保时捷一档的车,mini走两步就能看到一辆,买一辆扣扣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我经常扫街看到很多车型很奇怪但是很漂亮的车,原谅我是车盲看不懂啊看不懂。。)
  在这,经济繁荣并不意味着拥挤。虽然他们大多数的确是暴发户,但是他们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领地。是的,此刻的我好不掩饰我对这里的喜爱和感激。她的物价,她的海鲜,她的妈祖文化,她以光速发展的经济,她崭新的新城建设,她的招手即来的交通,走在这里的商场,人烟那个稀少啊~新开的万达,新开的几大商圈,新开的几个楼盘,新开的麦德龙,新开的家乐福,新开的大洋,新开的……除了人,什么都是新的。我甚至想,这里的民风彪悍是不是和此处物产太丰富了有点关系。
  靠山面海的莆田,虽然处于地震带,却基本没有经历过地震和台风的伤害,有湄洲湾,有湄洲岛,除了莆田卤面和海鲜,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时令水果,从甘蔗到枇杷,从荔枝到龙眼,从最后到柚子,轮番上市,价钱公道。 当然气候宜人,有海风,不会太闷也不会太潮。
  此外,也许是因为水质的关系,这里的豆制品都好吃到爆棚,豆浆、豆腐、豆腐干,豆皮……用我妈的话来说,就叫喝起来有清香,吃起来甜甜的。
  由于海鲜相对便宜,导致这里的青菜都比别的地方贵很多,有时候甚至卖到和肉一个价,所以本地人都有个习惯,逮到机会空地就种个菜。 一座经常容易看到种地的城市,应该是很落后的吧?这里就是这样,有现代化的东西,也有传统的老街老手艺,乡土的生活方式从未消失,生机勃勃。
  哦哈,这对在城乡结合部长大的我来说,简直太太适合了哇~
  再用我老娘的话来形容,这里是个很迷信的地方。每年的各种传统节日节气,什么首牙尾牙,清明、端午自不必说,还有各种各样我叫不出名字的传统节日他们都是要过的,他们甚至会过七月半,莆田方言号称是全中国最难学的语种之一,正是这种语言的活化石保存了中国人最传统的文化,逃过了战争,逃过了文革。直到现在,乡下地方依然保存着过年时期的庙会活动和文化。  今天在莆田某街头被人说有点腹黑,恩,我很自恋地把这当成了赞美——毕竟腹黑这种高段位的素质和毒舌一样,需要一些智商支持。
  心理确实堆了东西,而自己又是当下不爆发的人,情绪累积够了,于是在黑暗的感召下开始爆发,
  此刻,我需要抒发,抒发我对一座城市的感谢,诉说我心底对一座城市的感激。
  2005到2009大学四年,2011年中旬重回莆田至今将近两年,一共六年的时光, 这里应该算是除了闽清外,我待得最久的地方。
  如果你在05年的时候问我,你要去莆田么,我一定喷你一脸唾沫,然后丢一句,滚!——那时的我,最最不愿意的就是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叫莆田的犄角旮旯,那时的她甚至连一家像样的麦当劳都没有。05年,我所在的大学还没有塑胶跑道,09年,到莆田还没有动车可以坐,这座城市新区还未开始建设,没有可以给张学友开演唱会的体育场,也没有能叫得上名字的广场,更别提文艺小资们都喜欢的文艺角落。此外,没有麦德龙,没有优衣库,没有万达,没有像样的咖啡馆,没有烘焙糕点店……对年轻人来说,这太糟糕了对不对。
  如果你在09年问我,你舍得离开莆田么,我一定会边瞪着你边告诉你,多年来我是如何数着日子在这里挨着,这下终于可以离开了,我甚至回都不想踏回来一步。
  如果你在2011年跟我说,你看,你不是最讨厌莆田了么,为什么要跟着一个男人回来了?我能给你的也许只有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附以呵呵之。
  是的,我承认这些反应真的很极端,因为那时的我境遇里都是各种极端情绪在撞击。眼里没有“我拥有什么”,有的只是“我失去了什么”和对未来的种种不信任。
  这座城市就这样承担了我的种种消极。
  她的狡黠,她的精彩,她的古旧,她的底蕴,她的宽厚,就这样被我屏蔽了四五年。现如今我也终于懂得,事实是,从05年开始,她收留了曾经挫败自卑的我,并一直默默包容着我的无知无礼和戾气。
  是的,我矫情了,原谅我晚上喝了太多红茶。
  江湖上流传了一句很久的俗语,叫好女不嫁莆田男,好男不娶福州女。莆田男,早已臭名昭著,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对外地人来说,莆田人真的十分排外,十分十分排外。莆田男人大多给人感觉贼眉鼠眼,讲话大声普通话不标准,土里土气,还爱算计,各种大男子主义……(此处特指没有出过本地地界的哥们)
  基本上,这些判断都对。和别的我到过的地方相比,这是真的是一座民风彪悍的城市,因为住在这里的人很彪悍。初来此地的外地人,经常会被公交车收票员严厉训斥,你也不要指望在市集买菜可以碰到和善的老大爷老大妈,不骂人算不错了,超市里的过磅阿姨会责怪你为什么不拿好袋子装好物品再拿来过磅。。。因为,你坐公交车千万是不能用皮箱占着位子的,车没满是不发车的,去摊位买菜是不准挑挑拣拣的,因为不小心会把他们的菜拣坏,一个不小心还有可能被少着钱,过磅没拿袋子,她就得多一道工序,后面的人就得多等。去市场最好要长得老一点,最好还会一点本地话,否则就等着被宰吧吧吧吧吧。。。对了,还有打的,莆田的的哥是不跟你打表的,一口价,爱走不走。
  是的,对外地人来说,这些真的一点都不可爱。一个超市过磅工作人员,一个公交车收票员,一个的士师傅,换任何一座别的城市,他们都是社会的底层,很顺服的底层。可是在莆田,他们会算计,会争取,会节约,懂得如何让自己的效益最大化。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更懂得如何让自己做自己土地上的主人。
  我甚至认为,正因为这种彪悍和排外,很好地保存了他们的独有传统和文化。
  说到这里,我都要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来表示感激的,还是来黑莆田的了,哈哈哈哈。我当然是感激的。
  一方面,作为不懂本地方言的外地人,我熟知这里的种种“不舒服”,另一方面,在别处生活过的你对这里的观察便有了对比。当你从外地人转换成非外地人,也就是本地人,恭喜你,你所看到的风景就开始大变样了。你看到的将是他们勤劳、团结、节俭、顾家。
  首先,我要说的是莆田女人。这个群体几乎毫无例外,长相气质这个天生的我不发表评论,我见过的莆田女人,基本上是集合了贤惠、勤劳、疼男人这三项素质。做菜做汤神马的,做得好不好吃另说,但一定是会做的愿意做的。在他们身上,你真正感受到了,“丈夫就是天”这句话的含义。用他们管用的话来说,就叫女人要识大体。
  我经常觉得,莆田男人无疑是被莆田女人惯坏了的一个群体。但是另一方面你却不得不否认,莆田男人在外头赚钱养家的本事。
  在外地那些开医院的叔叔们我不了解,这里就不发表评论了。在外地倒卖各种钢材地板的我同样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产业不会小,这里也不找数据了。我就说说本土。
  莆田的鞋业代工产业早就做到全国有名了,伴随淘宝的兴起,这里的淘宝安貌曾经发展成本土的第一产业(现在是房地产),仙游的红木产业,造银产业。。好吧,我又数据缺乏了,指知道这些产业在全国来说都很厉害,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厉害了。。
  莆田的有钱人有多少呢,他们到底有多有钱呢?
  如果你有机会去喝他们的喜酒,你会看到他们的女眷手里提着不是库奇就是LV,他们的衣服不是香奈儿就是香奈儿。走在街上,看到的基本都是奔驰宝马保时捷一档的车,mini走两步就能看到一辆,买一辆扣扣你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我经常扫街看到很多车型很奇怪但是很漂亮的车,原谅我是车盲看不懂啊看不懂。。)
  在这,经济繁荣并不意味着拥挤。虽然他们大多数的确是暴发户,但是他们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领地。是的,此刻的我好不掩饰我对这里的喜爱和感激。她的物价,她的海鲜,她的妈祖文化,她以光速发展的经济,她崭新的新城建设,她的招手即来的交通,走在这里的商场,人烟那个稀少啊~新开的万达,新开的几大商圈,新开的几个楼盘,新开的麦德龙,新开的家乐福,新开的大洋,新开的……除了人,什么都是新的。我甚至想,这里的民风彪悍是不是和此处物产太丰富了有点关系。
  靠山面海的莆田,虽然处于地震带,却基本没有经历过地震和台风的伤害,有湄洲湾,有湄洲岛,除了莆田卤面和海鲜,这里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时令水果,从甘蔗到枇杷,从荔枝到龙眼,从最后到柚子,轮番上市,价钱公道。 当然气候宜人,有海风,不会太闷也不会太潮。
  此外,也许是因为水质的关系,这里的豆制品都好吃到爆棚,豆浆、豆腐、豆腐干,豆皮……用我妈的话来说,就叫喝起来有清香,吃起来甜甜的。
  由于海鲜相对便宜,导致这里的青菜都比别的地方贵很多,有时候甚至卖到和肉一个价,所以本地人都有个习惯,逮到机会空地就种个菜。 一座经常容易看到种地的城市,应该是很落后的吧?这里就是这样,有现代化的东西,也有传统的老街老手艺,乡土的生活方式从未消失,生机勃勃。
  哦哈,这对在城乡结合部长大的我来说,简直太太适合了哇~
  再用我老娘的话来形容,这里是个很迷信的地方。每年的各种传统节日节气,什么首牙尾牙,清明、端午自不必说,还有各种各样我叫不出名字的传统节日他们都是要过的,他们甚至会过七月半,莆田方言号称是全中国最难学的语种之一,正是这种语言的活化石保存了中国人最传统的文化,逃过了战争,逃过了文革。直到现在,乡下地方依然保存着过年时期的庙会活动和文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外地媳妇看本地男人以及对莆田印象讨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