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祖,原名林默,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岛人。相传她自幼聪明,长大后善于预测凶吉、泅水驾舟、预防灾疫、观测海上气候,使人们多次避过灾难。由于妈祖广行善事,在沿海一带被誉为神女,成为人们战胜灾害的精神依靠。$ X: }# V, i r2 V2 B! o5 J
y& \+ u0 Z/ y b" N* z$ ~ 从“沙汕头”到“汕头埠”,从渔村到商港,汕头成为渔船、商舶聚集之地。渔民和商船,长年与大海打交道,海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他们盼望神明保佑和庇护的心愿极其迫切。自从有了“驱邪救世,乘席渡海” 的妈祖,人们自然祈求她能护航救险。在崇敬、信仰驱使下,人们便建庙奉妈祖祭拜,一代传一代。如今汕头城区仍保存有几处与妈祖有关的遗迹,反映了妈祖文化在汕头的传延。' s0 y! S8 G8 j6 j( s7 b
厦岭妈宫 汕头妈宫的始祖- G. W$ C& g' J, [+ z% S; g. w5 k5 g
当汕头未形成商埠之前,位于今光华埠的厦岭便是明、清两朝的港埠,也是出海的口岸。元末这里就建有“娘妈宫”(妈祖宫)。初时搭设简陋,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为厦岭妈祖宫,曾一度遭毁。1911年由村民李德钦出资重建。1953年,妈祖宫地改为光华小学,妈祖宫被移至学校后面,后来又移到今址的光华小学左侧,即今厦岭路40号。2006年再重修,宫内保存有一块《厦岭古庙》石牌匾及明正德年间港埠合约碑记等文物。
. o* K; ^/ B4 o. b 现在的厦岭妈宫(妈祖宫)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平方米,采用硬山顶四柱穿斗式梁架结构建筑,建筑内部木雕精美,屋顶嵌瓷,是汕头少有的明式建筑遗存之一。
: @5 G" P( I0 Y& E 鸥下天后宫 鸥(和平女神妈祖)汀八景之一* p6 u. x5 W* c. s. q
鸥下天后宫(妈祖宫),位于龙湖区鸥汀街道鸥下北畔中街,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创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原称英列庙,多次重修。鸥下天后宫是原鸥汀八景之一,景名为“庙前白鹭”。庙宇恬静、庄重,环境悠雅,现存文物有石刻匾额,乾隆年间石香炉一座,还有龙虎井、宫前旗杆墩、天生老榕树3棵等。, i2 n5 G) _) k. D2 M
妈屿新老妈宫各具特色2 Z& n% k1 `/ ^* O9 i- ~ ~
在汕头市东南出海口,有一座古名为“马屿”的海岛,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渔船和其它船只停泊于此避风或待航。宋淳熙年间,停泊马屿的福建船工为求妈祖庇佑海上航行安全,与当地船民及商贾到福建湄洲请来妈祖香火,在岛上创建妈祖庙以供朝拜。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屿”岛名便演化为今天的“妈屿”。如今在岛上最奇之处莫过于一岛有两座妈祖庙,即“老妈宫” 和“新妈宫”。老妈宫创于元代,几经重修扩建。庙建筑335平方米,有正殿,三开间,屋顶为硬山顶形式,屋脊有嵌瓷,并筑石牌坊、大戏台、寿星石雕、亭阁、碑廊、放鸡立体嵌瓷台等,恢宏典雅,富丽堂皇。
: W) [/ ]9 ~- ?+ x( _8 E 新妈宫在老妈宫左下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传说来汕办洋行的泉州人吴氏请先生选中老妈宫数十米远处作墓地。吴来看地时,见一个大香炉,经打听,知它是妈宫的,是“自己飞来的”,便带头捐资,经3年多,于此建起新妈宫,比老妈宫规模更大。门壁保留清代由100多块石雕石和规格石砌成,古色古香。龙柱工艺超凡,嵌瓷艳丽精美,木雕工艺巧夺天工。& \) l, I2 D0 P( U/ ]! |
此外,在妈屿海上有块黑褐色的石头,其貌不扬,当地人叫它“妈印石”,相传为妈祖化神入海时的遗迹。说来也怪,这妈印石不论潮涨潮落,总是浮出海面,不被海水淹没。
, L$ K. N' p, Q0 w' {. e 老妈宫,汕头开埠后最早的建筑7 u+ f- p4 R! i0 M: g
位于升平路6号的天后庙,俗称老妈宫,是汕头开埠后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时,此处己建起了新的海关,故也称“新关妈宫”。现老妈宫建筑面积361平方米,建筑的布局结构,石雕、木雕、嵌瓷等装饰依然展现了百多年前潮汕建筑的艺术特色。
$ U) j6 }; d, t' [/ o: Z+ @ 老妈宫这个地方原为海滩,曾是潮人漂洋过海谋生的出发地。人们在出发前必来这里祭拜妈祖,祈求海路平安,而海外潮籍华侨回乡也必到老妈宫烧香,以还宿愿。所以,老妈宫在海外潮人心目中非常神圣。" q! q: s- I2 n5 `& b, u4 c
新妈宫规模超过老妈宫
% N8 V4 [7 R- Z" y! W 新妈宫,原位于新风左巷4号,建于民国初期,规模比老妈宫大,与一般的祠堂差不多,其建筑是潮汕传统建筑形式“驷马拖车”,是一座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屋顶为穿斗式,架梁盖瓦的硬山顶”结构。4 T. e, ?# t) Y( u% g( Q
据一位“老汕头”回忆,建造新妈宫是商业竞争的产物。过去汕头许多行铺以地域划分商业行会,行会组织“老油园”同“新油园”因拜妈祖的桌位问题发生争执,被排斥的“新油园”才盖起了新妈宫。3 h2 U6 v$ R7 A/ Q: y4 z* {) ]
当年盐工倡建华坞天后宫(妈祖宫)6 k: @1 z5 S) |/ Z9 N! c
华坞天后宫(妈祖宫),位于华坞村大路4号,始建于清乾隆五年。占地面积约470平方米,建筑面积246平方米,为潮汕建筑特色的“下山虎”格局,采用抬梁式硬山顶金式结构,贝灰杉木材质。正门上方有阳刻楷书“天后宫”三字石门匾一方,为始建时遗留至今。
3 C A' t% R6 }! l# d* s 华坞天后宫(妈祖宫)现存有多副门联和柱联,如“灵显湄洲光海岛;威赫华坞佑人民”、“湄洲拯海难,历朝谥封天后号;华坞保乡境,万民咸颂圣母恩”等。此庙据说是当年在华坞盐埕的莆田籍林姓盐工发起倡建的,它印证了妈祖文化在潮汕的传播及汕头的开埠发展史。
) B0 v! d# t( O" c; t 汕头妈祖文化,源远流长。2007年,号称“中国大陆地区最高妈祖石雕像”、高达16.93米的妈祖石雕像在河浦区龙虎滩落成,无疑是妈祖文化在汕头延续的最好范例。2 R' c) [8 ?6 T/ n b1 k
& E1 H/ p& w6 ?' l" m, u/ C; G; U0 u" n
" v0 Y8 C$ ~0 ~6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