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88|回复: 0

[理财知识] 朋友圈不朋友:朋友圈是一种网络精神的倒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6 1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络拆除了传统熟人社会禁锢的圈层,但我们又通过朋友圈将这种围墙垒了起来;互联网颠覆了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但我们又以微信公号的方式把它们从点到面的扩散内涵给发扬光大。网络把我们解放了,但我们从心里厌恶它带给我们的自由。" B/ O! T/ J3 U% ?+ q  L$ j& E' N) l$ t
  前阵子微信朋友圈推出了新功能,“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可以选择三天或者半年,以及在不关闭朋友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开启或者关闭朋友圈入口。可能在此功能推出之前,作为一个线上熟人小社会,朋友圈议题的同质与重复,“前台与后台”的刻奇与表演,鸡汤与代购的喧哗已经令很多人兴趣索然。
# X; f# z. S- u) h9 K  作为一个影响了几亿人的“超级app”,微信的确在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领域方便了生活。但从传播层次而言,微信一直以来都是对网络精神的反动。
; j/ n" z: x4 a  首先,任何技术,都是镶嵌于社会中的。不管什么技术,在它的文化层面都很少是中立的。作为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新技术,网络是有精神的。曼纽尔·卡斯特也曾类比马克斯·韦伯所探讨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指出网络也是有伦理与精神存在的。而具体什么是“网络精神”,也许难以有明晰的边界与答案,但至少包括“无门槛、平等、分享、民主、交互、协作、开放”等。反映到人际关系层次,这与中国传统逼仄的熟人社会相反。% e1 w0 E! b9 ], l  u
  如今,社会化媒体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变革。而社会化媒体的后起之秀,如微博微信,均可追溯到传统的BBS上。在传统BBS上,是以议题分人,或“人以议题分”,不论其它,即人仅凭兴趣参与议题。当年的天涯和凯迪社区,产生了大量有深度的东西,包括较为丰富的事实与有价值的评议。人依据兴趣与议题聚集在一起,脱离传统熟人社会的制约,在议题参与中践行“网络精神”。
7 J1 ~( x1 Y0 a" k/ a+ L  而比较而言,微信朋友圈则是按现实社会结构组织的,即“人以群分”,讲究过去在现实中的交集。朋友圈最初主要由熟人关系或者说强关系构成,因而是现实社会关系的网络化体现。相较于弱关系,强关系一方面更具信任,但也因此对谣言不具备自我净化的能力,对劣质鸡汤和虚假养生段子不具备抵御能力。由此可以看出,BBS充满了网络时代元素,微信朋友圈是对网络虚拟空间传播的一种反动。
% _6 Z1 _& I' l) q+ i) ^' M" r( c  至于微博,可以说微博利用了西方后工业化后形成的社会人际关系网思路,把BBS里资讯那块儿给拿过来了,而BBS上深入展开讨论的特质,却无法移植过来。因而在微博上,鸡汤、营销号与段子手往往代替了严肃议题的讨论,一方面粉丝愈发频繁的基于非常有限的信息做出重大判断,同时也在反智辱骂中实现了宣泄的快感。微博也许起到议题讨论功能,但与BBS上深入的讨论还是有很大区别。9 M2 i* e" s$ H8 ]
  微博与微信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弱关系与强关系的区别。弱关系的价值在于提供信息。然而,问网络时代最轻而易举能得到的就是信息,令人困扰的往往是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吸收、和消化等。因此,在网络时代,强关系也展现其作用。所以,我们加入微信圈子,最希望的不仅仅是获取信息,而是朋友们对自己关注的信息所持的态度和评估。
  G% d$ C3 L5 l5 k( S* g  然而,从网络精神及其带来的变革意义来看,网络让人从传统的地缘、血缘、亲缘关系中解放出来,可以建立趣缘、价值缘的“轻关系”与“弱关系”。但基于线下关系而建立的微信朋友圈,依然重点在于血缘地缘业缘的累积。微信是对前网络时代传播结构和传播生活的真实复制,而非开放、异质、多元的网络关系。微信朋友圈成为熟人关系对网络关系的驯化,是一种从网络精神的倒退。1 S  Q2 I! G7 e! {
  微博是基于社会网络的新媒介传播,本来具有颠覆性意义,但新浪微博构建者对前网络时代的传播结构和传播生活无比向往,从一开始就不断采取措施,使得微博朝传统媒体转化,内涵越来越像旧媒体,甚至比微信也要笨拙粗糙的多。
. c* V$ W7 @$ ~# n( f8 ?) G  网络带来变革性意义,从社会关系层次而言,互联网拆除了传统熟人社会禁锢的圈层,但我们又通过朋友圈将这种围墙垒了起来。从媒介层次而言,互联网颠覆了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但我们又以微信公号的方式把它们从点到面的扩散内涵给发扬光大。网络把我们解放了,但我们从心里厌恶它带给我们的自由。
! p- Y6 H4 V  }6 C9 h! O更多精彩内容详情请搜索:丁丁贷
: c; k  }5 G! f  f4 a$ ~
$ M2 F: z- o" o, n) L% j" f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5-4 07:45, Processed in 0.056392 second(s), 21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