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0|回复: 0

[职场杂谈] 硅藻土可以作为助滤剂的原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6 07: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硅藻土助滤剂主要通过下列三种作用将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粒子截留在介质的表面及沟道当中,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一、筛分作用  这是一种表面过滤作用,当流体流经硅藻土时,硅藻土的孔隙小于杂质粒子的粒径,这样杂质粒子不能通过而被截留下来,这种作用被称之为筛分作用。实际上可以把滤饼的表面看成是一个具有等效平均孔径的筛面,当固体粒子的直径不小于(或略小于)硅藻土孔隙直径时,固体粒子便会从悬浮液中“筛分”出来,起到表面过滤的作用。
$ i% \2 _9 z( O9 n        二、深度效应  深度效应是深层过滤的阻留作用。在深层过滤时,分离过程只发生在介质的“内部”,部分穿过滤饼表面的比较小的杂质粒子,被硅藻土内部而曲折的微孔沟道和滤饼内部更细小的孔隙所阻留,这种微粒往往小于硅藻土的微孔,当微粒撞到通道的壁上时,这就有可能脱离液流,但它是否能达到这一点,决定于微粒受到的惯性力和阻力的平衡,这种截留与筛分作用在性质上是类似的,都属于机械作用。滤除固体粒子的能力基本上仅与固体粒子和孔隙的相对大小及形状有关。 ' z6 {3 s6 y4 v9 ]- Y6 y3 t5 `
        三、吸附作用  吸附作用与以上两种过滤机理截然不同,这一作用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动电吸引作用,它主要取决于固体粒子与硅藻土本身的表面性质。当那些硅藻土内部孔隙还小的颗粒碰撞在多孔硅藻土内部表面上时,被相反电荷所吸引,还有一种是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形成链团而粘附在硅藻土上,这些都属于吸附作用,吸附作用比前两种作用复杂,一般认为,比孔隙直径小的固体微粒之所以被截留,主要是由于:(1)分子间力(也叫做范德华吸引力),包括永久偶极作用、诱导偶极作用和瞬间偶极作用;(2)Zeta电位的存在;(3)离子交换过程
) K0 H# r) }' p) I: `        从以上三种作用看,在悬浮液的净压过滤过程中,采用松散颗粒状的硅藻土助滤剂作为过滤介质,主要是为过滤介质层即滤饼提供尽可能多的孔隙,以及形成的孔的间隔层,使悬浮液由此隔阂层的小孔中通过,将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粒子截留在此介质的表面及沟道之中,从而使固液达到分离的目的。
( d' f% q% h# m+ V* t1 d, J7 U8 V
以上内容硅藻土http://www.jilinyuantong.com/分享,想了解更多的资讯,请登入我们的官网。

% |' c& r, C7 T/ @3 x" g- \+ k) V! q0 J) U/ O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7-9 07:17, Processed in 0.060279 second(s), 20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