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有媒体报道称“杭州有银行出新规,半年内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超过2次,中腾信即便按期还款,银行方也将拒贷。”对此,沪上多家银行向蓝鲸财经坦言,根据银行贷款条例,并未提及客户在使用互联网信贷产品导致拒贷的硬性规定。" l* Q% V9 S& [0 Z( C" v
“一刀切”做法并不科学# }; a, V" }" v& T" p2 z' {6 [
根据上述报道,杭州某银行的个贷部经理表示当客户使用过蚂蚁借呗、微粒贷、京东白条等互联网信贷产品,即便按期还款,也会影响银行贷款。该银行上个月已经下发通知,本月开始实行。据了解,随着该行政策颁布,银行提高申请门槛后,拒贷的比例相比以前高了许多。
8 F4 d9 k/ X& N& r, G “我们行并没出上述新规。”浙商银行内部人士表示,“现在微粒贷、京东白条之类的互联网信贷产品很多,因为这个一刀切不科学。而且有些客户借款金额不多,还款记录良好,对客户而言并不公平。”' W3 h0 [, p6 i# x, i" p$ L/ w
工商银行客服告诉蓝鲸财经:“根据银行贷款条例,没有提及互联网借贷情况导致拒贷的这条硬性规定。信用记录良好,具有还款意愿是银行审批通过并发放贷款的前提之一。”
* |2 R1 v- T' q3 W& J 沪上某股份行客户经理向蓝鲸财经坦言:“银行是否审批发放贷款是偏向主观的,但存在两方面的‘底线’。一是要看客户有没有逾期,过期不还,银行方面很忌讳,存在拒贷的可能。若按期还款,则影响不大。二是如果客户通过互联网信贷产品(京东白条、蚂蚁借呗)等平台借款金额巨大,银行不会愿意当‘接盘侠’,审批资质就会受影响。”% |, ]! j1 g5 v
但某华东地区城商行高管透露:“可能会有银行会比较严格,认为用互联网信贷产品的客户大部分信用不是很好。”
9 Z N) J( N+ e" i `( n0 U “如果银行的信贷审批流程中,看到有小贷公司出现在征信报告上,不管原因而拒贷,只能说明银行信审不专业,歧视客户。主要的问题还是征信报告应关注的是客户的履约情况,而不是和什么机构发生了交易。”一业内专家认为。
) `0 h4 I' s/ e1 f$ l; {1 | 总体而言,有小额贷款记录贷款被拒在银行审批中存在,但非全部正确,银行审批将根据情况而定,只要是正规机构正常贷款,正常还款,负债较小,银行审批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6 r) Q$ |& L) X, U: t
征信系统监督个人偿还意愿
8 x0 k" M" v& ?+ ]$ m1 G+ | 据麦策金融合作伙伴南小鹏分析:“蚂蚁借呗对接阿里小贷,在征信报告中体现为小贷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会上报征信系统。但是蚂蚁花呗本质上属于信用赊销,模式为本月花、下月还。虽然在合同中注明会上传到征信机构,但指的是芝麻信用,非央行征信。微粒贷本质是向微众银行申请信用贷款,所以会记入央行的征信报告中。”
: M( N/ |! [$ R0 p0 E 今年3月份,京东金融金条、白条、京农贷业务已启动征信接入工作。待正式接入后会按照央行相关要求如实上报。具体而言,京东金融不会上报每条白条消费明细,征信报告仅会显示一条白条业务的征信记录,借鉴传统银行信用卡的征信上报模式。* B0 l/ Q9 h. u2 ?4 V, g. G
追根究底,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报告是中国国家征信体系的一个部分。它接入的机构包括所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持有牌照的贷款公司等以及部分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等。另外包含、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部分社保机构、部分生活服务公司等。
' o) ]. F: f3 ]8 {( M8 S 目前,央行征信主要反映的是个人的履约能力及负债情况这部分的信息,而相对来说反映个人的收入能力、社会道德方面的信息相对薄弱,相比之下应该是为了实现个人偿还意愿的监督和信用授信的额度控制这部分而先进行了整合接入。
$ a; x; m8 b3 N9 {. r0 z/ [" J 业内专家认为:“实际上,消费贷款产品接入央行征信是好事情,将有助于金融机构评估用户的个人信用状况。而上报方式跟个人信用没有关系,只有发生逾期的情况,才会影响个人信用,进而影响贷款。”" \! ]! u$ q4 @* s1 r. q# o
( K. t( q/ @+ _! ]+ u6 s%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