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服装行业的物流从业者,相信一定会对如下场景并不陌生: 在每年的6、7月份或11、12月,平时宽阔空荡的物流中心入库月台会大排长龙,运输管理系统装满包装箱的半挂或集装箱卡车一眼望不到头。这是入库主管一年之中最忙碌和头疼的时间段,也是我们常说的服装行业的入库高峰。2 f4 d. ^; G+ u( C, z; z# h
由于货物的集中入库,每次高峰会出现种种问题。库房内车辆排队影响到库房外的交通自不用说,背后还隐藏着许多“看不见”的问题。0 R6 [4 e9 i: n; i8 I
【“看不见”的问题】. V" j1 E, k4 T6 s' i% _
问题1:人力资源的浪费% g# T# P4 L) U+ H
一般来说,库房都会在高峰运作时段增加人力,但是具体到落实:今天需要多少人手操作?这些人手在月台怎样分布合理?今天预计需要工作的时长?这些问题在开始一天的工作前,很难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常常碰到人齐了货没到,货到了人却没齐的窘境。2 b/ k4 @7 }& I) A+ g
问题2:运输费用的提升
0 z! k/ n: z' V1 y 车龙形成后可不仅仅是库内次序和周边交通的问题,长时间的等待,承运商是会申请等待费用的;如果今天要没有完成卸货,需要隔日再来,二次送货费您总要出一点的吧?) V# l& |/ L/ f5 ^% H
问题3:KPI直接下降
# R, V, i. u0 E1 t# d/ b) ^8 J 车辆都在外面大摆长龙了,库房的卸货效率KPI没有问题?但是库房同事也很冤啊,所有的车辆都一个时段来,我能怎么办?都是你运输计划没做到!总而言之,最后受伤的总是物流部门;8 B! W0 f. m7 B
【现有措施】0 Q* l; n$ l+ X! Z% z* J
那这些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归根结底都是没有一个详细的、能落到实处的入库计划导致的。
, \" A$ t/ r1 h* O% l 为应对这一问题,目前企业采取的措施包括:
7 H- ^! M8 V. v6 E; O6 k: C7 ~ 措施1:生产部门与物流部门约定一套协同流程,共同做出一份计划( c# A( T ]0 @: q+ e, x3 }
一般在供应商即将完成生产之前,生产部门的跟单员会从ERP中导出相关的采购订单数据,并按照既定的要求交货日期进行汇总筛选,制定一个“供应商月出货计划”(有些企业是“周出货计划”),然后发送给物流运输团队(针对甲方自提模式)和运输团队作为参照,以便承运商和库房团队进行初步的运输资源配置和入仓准备安排。
; V/ A# V1 w, R+ v3 p, c2 ]6 g# X 然而,物流部门的同事发现这种方式并没有真正的缓解入库高峰所带来的压力,因为供应商存在提前交货和延期交货,而这往往不是“一周前”可以确定的。实际情况与计划总存在着各种出入,最后承运商的入库时间还是那样“随机”和“不凑巧”。% h' W; t2 S$ u3 U" q
措施2:承运商送货前两三天邮件通知运输或库房到货情况,并进行预约;$ R+ x2 R& A# N! X7 y7 Z
有些企业会要求承运商在送货入仓前两三天通过邮件的方式预约到货时间。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提前交货和延期交货带来的计划变更风险。
% R, L* h3 I* x) o# d 但是,邮件发送毕竟是线下动作,少看漏看没有办法完全杜绝,何况需要将邮件预约的情况制作一个Excel保存起来,每日更新给库房团队。其中需要付出精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差错也不在少数!# B" X2 F! G% ?6 y( q. W s
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点击运输管理系统http://www.otms.com/ 4 f1 D" x$ h6 n0 M# q) z( \2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