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回复: 0

[职场杂谈] “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0 16: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8 a$ y- |
6 R' r+ v. ^" C& D: b
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大家经常会看到“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两个词。眼熟之余,最近的一个新闻,让人觉得,这俩词背后的门道可是不少。投资人应分清“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
/ D- W* u; L  u# H) ]9 x' k: }  E; j
5 P- [( B$ V6 Y5 K预期和实际收益率
0 x$ O# J( K6 I" T+ M( A, {5 b
9 P* x+ h0 m% N! W  不久前,上海消保委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17家商业银行去年上半年到期的一些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差距大得有些离谱。
' }, Q  I2 z2 j- T3 N8 P5 z2 F$ B2 j* \; A2 A
  差距有多大呢?举个夸张的例子,某家银行的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18%,预期最低收益率0,实际收益率为0。事实上,调查显示有1/3的理财产品是以“最低预期”收场,而能达到“最高预期”的产品,连4%都不到。* @+ B! c* g- k/ U. V
& e1 u  s2 Y- d: C8 Z, _8 v- r
  从18%到零,这个差距让好多消费者接受不了。大家抱怨银行,你这预期收益率不是糊弄人吗?别看抱怨多,一些银行并不认账。因为按照相关规定,理财产品可以承诺保本,但不能承诺固定收益。而且这个预期收益率只是个参考,并非是对客户的承诺。
0 n5 O' h" z7 A% t! N
7 G7 z/ e/ Z  i5 t( z! v  此外,就现实而言,因为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预期”的确是一个大致的估算。可是,这应该成为大量超高预期收益率出现的理由吗?有没有可能,这些“预期”里面,有着人为拔高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n+ b( o/ h7 c( _+ l* z4 Z
7 |( k8 @3 @1 h7 W
  实际上,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它是有一定的依据和一整套算法的。那么问题来了,市场上大部分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在3%—5%之间,那18%的“预期”是怎么算出来的?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有人开玩笑说,就像扔一个硬币,“预期最高收益率”不是正反面的概率,而是硬币竖起来的概率。% e2 C) D9 K9 [

1 p1 _+ p) |- z1 L+ t! ?  “预期收益率”问题不少,中腾信想管住可不能光靠银行“讲良心”,最终还得靠制度。
( j2 Y2 K: z8 s1 C* e  N. e4 j& u% |
  比如,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就该标明实现的概率有多大。或者换个思路,如果这个预期最高收益率实现的可能性小于一定数值,就不能标注在理财产品上。如此一来,这个没谱的“预期”,就当它是浮云好了。- `- r5 B  z$ O6 n# a
" v: v) @% N# [0 A3 b" k
  当然,投资需谨慎,消费者自己也要搞明白。市场上大多数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多少?这家银行以往的产品收益情况如何?不管银行“吹”得有多高,只有货比三家,才能心中有数。# D7 ^) q; H4 D
" D2 ^8 T/ \: R/ G1 P
想了解更多的资讯,请登入中腾信http://jk.chinatopcredit.com/loanInfo/authorizationLetter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7-10 10:53, Processed in 0.061419 second(s), 21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