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0 q- F( L" H( |+ A
; I ?0 y' v4 f! f6 y- p2 }& [* i) o) T( E" ~8 L$ W4 O
父母有格局,孩子就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厚重的理想。" f4 _0 [/ Q+ c9 J3 ^( |# ^
* L6 e8 [! S8 d) q5 |
“格局”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却很难言传其内涵的词,然而在18年为人母的岁月里,早教课程我始终被吸引着去探究其背后隐含着的真实和能量。
+ I5 X& m$ F3 ~4 } H% r- ^
1 `# S+ X# \4 v* {) l6 e6 x8 T s 我所理解的父母的格局是,有高度的视野、有广度的胸怀、有厚度的理想,代表了三个维度,即高度、广度和深度。6 f0 g) \5 ~! `' K1 F+ [7 n
$ O+ {6 f7 T6 s! e 视野需要我们攀上高山,然后把肩膀让给孩子,让孩子们看到更远的地方。6 S/ }# a. w" D! c2 I* I
* J5 m1 @5 r; @5 m0 G+ q 胸怀,即包容,越有广度的包容,一个人就越少封闭,越少自私。它能带给孩子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世界观影响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沉淀为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x- S( P% Y# P% ]4 X3 ^
) r- C0 O+ o8 o( C5 x* Z3 O. } 理想,也就是抱负。理想很薄时,就像近视眼,只能看到眼前;而有厚度的理想会带给孩子大的抱负,让他们不只看到眼前,还可以看到海洋、看到天空、看到山川。
- i, @+ }$ Z/ x5 v- R7 F# h* G, d w" V8 h" J! m
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少有捆绑,用自己的肩膀把他们托向天空,让他们看到更远的地方,有更宽广的胸怀,有更厚重的理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心、追求、命运都会为之改变。* ~5 b0 f, ~& O: n6 H. G Z/ g! D! w& h
" [+ a/ S5 p p
如何才能有视野、胸怀、理想,除了学校知识的学习,闲暇时间“喂”给孩子什么尤为重要。一闲暇教育,不仅能影响孩子的早期情商建设,还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拥有丰富精神内涵,具有独立思维,并对他人和社会抱有良好责任心的人,从而打造让孩子赢得未来的“软”实力。
. h2 R* a) Q+ P3 G5 l( x) W
$ r T/ Y7 Q9 O3 C0 e 闲暇教育的雏形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于20世纪70年始流行,然后风靡至其他西方国家,旨在让父母和学校利用闲暇时间去丰富孩子在课堂之外的生活,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培养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各种技能。父母便是闲暇教育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甚至其触角比学校提供的社会实践来得更细致,力度更大。2 ]' `" }* ?, `( B) w
+ d W# ]9 [1 }, W 在养育两个儿子的过程中,我按照孩子的生长进程,为他们设计出每天的闲暇活动和内容。比如,按照不同的年龄段来选择适合他们的读、写、听、绘、游戏、体育和文娱的各项活动。通过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来提升他们内在的素养,扩展他们的心胸与情怀。另外,培养心胸和情怀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认知自己,去发现激励自己的成长目标,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
$ i! z; `4 w; E/ Z* z, U/ l% m' Q* v5 s a$ q! x7 s
围绕孩子稳定的兴趣和特长,与孩子一起规划出一个比较长期的课余和周末的兴趣项目。通过对个人爱好的追求,发展出鲜明的人格魅力和个性,并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能力,为培养一个具有丰富和高尚精神的人打下“软”实力基础。' C. a) _- d3 D l; I
- ~9 P# a0 @* ^# S0 A# S- Z! U
围绕着孩子的自我性格和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度,为长、短假期规划出一系列有规律、有侧重的闲暇活动和内容,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带领孩子走出家庭,走出自我,去勇敢探索未知,去接触不同文化中的人、事、物,去参与各类社会化的活动。因为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的人,就必须先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社会和人类的一种大爱和责任心。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散发出大智慧的领袖力量,才能立下远大志向,去改变自己,从而改变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