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5 ?) v' {7 e) F
2 M9 v) E+ q, T6 l+ K0 E想一想作为孩子家长的我们是不是经常会对孩子说“你要乖,这样爸爸妈妈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或者“你要听话,要不然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我觉得这样的对话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并且重复上演。7 E ~% s1 ]0 |! c, e+ P' C- U8 @% Q
# X* ^- B! k( A7 [) N" ~
我们说这话的时候可能不觉得怎么样,但是你可知道这样对话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孩子会觉得“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他们了,“乖乖的,好好表现”才对得起爸爸妈妈的辛苦。孩子会因此而变得小心翼翼,害怕自己做的不好被丢弃,或者被爸爸妈妈所不喜欢。儿童早期教育我们试图把自己的宝宝变成乖巧的孩子,确不知道我们在把他们变乖的同时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不明白何为自我。
2 {4 G5 N3 i' I" G# r8 B" M我曾在《演说家》里看到过这样一个人,她是一位导演。有着悲惨的童年,家庭暴力使得她的童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这样的环境下造就了她的讨好型人格。在看似成功,风光无限的背后是因为讨好型人格而铺就的崎岖的情路。
7 U |5 O0 ~; M' y6 o# f% z$ \- Z2 R0 [. ~; {! I2 M
而且我们去吓唬自己的宝宝,本意是让他们听话。但是有没有想过孩子在听话的同时他们也会害怕,甚至会带来不好的影响。我的闺蜜,她家宝宝大部分时间是由婆婆来照顾。婆婆经常会拿“宝宝不听话,奶奶不要你了”或者“奶奶不哄你了”这些话来吓唬孩子。有一次我带着我家宝宝去他们家玩,小姑娘玩着玩着可怜兮兮的说“奶奶不要嘟嘟了”。眼泪汪汪的看的人特别心疼,但是就感觉孩子特别的没有安全感,好像害怕随时被抛弃一样。闺蜜说她家的宝宝特别的粘她,她去个厕所孩子都在外面哭着喊妈妈出来抱抱我。只要妈妈在家就不让奶奶靠近身边。闺蜜家的情况只是特例,但是特别心疼孩子,这种不安全感对于她性格的发展是由很大的不良影响的。
+ U- I8 Z* J3 w, W( V0 j
& r: X$ }" N1 v1 ^; `: o- a我在周末休息的时候会经常带着我家的小不点去小区的花园里玩,有一次小不点不听话,我吓唬他说妈妈生气了。还没继续说旁边有个小朋友就接到“不要你了”然后那小孩儿就一直在叨咕着“不要你了”。我就在想是不是因为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经常说这样的话,才会导致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只要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Y5 e8 N" t8 m. L+ t
9 c) }9 f8 U6 A其实我们想要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乖宝宝”这没有错,但是“好”和“乖”不意味着剥夺孩子自我意识的顺从,如果我们真的这么做我们就是在摧毁孩子内心独立、强大的基础。带孩子,教孩子本来就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辛苦去把负面情绪和思想强加给孩子甚至于去吓唬他们,这样不利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为什么人们常说三岁看到老?因为性格是从小就养成的,由些负面情绪虽然现在不会显现,但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可能会“爆发”。1 K) S! j( V( c9 \4 H
1 s( v4 I1 I( r1 y7 G, U
所以各位家长,如果爱你的宝宝就请不要对她/他说在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O6 D4 Z! e0 k' J9 R- M0 ?
6 Y0 Z# z# R9 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