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4|回复: 0

[职场杂谈] 5个简单方法让宝宝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4-18 08:17
  • 签到天数: 16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9-1-25 13: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M* X" i! @5 H, I

    7 C( w2 d! d) p9 ]& T& F4 G: X* ]1 W5 v  x: T; h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只有礼貌待人,他人才会礼貌待我们。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宝宝懂礼貌、上进的好习惯。
    . o6 b1 {; Z8 E1 i# z
    7 O" D1 k+ G0 L3 W! @. S- V5 y. T8 P" i

    ' y% x- l8 Z, ~# O1 u  1、有礼貌
    & ~& x4 i  x: x4 R- y) P; G& G% I2 e+ `- t: P1 H
      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礼貌,一切都好办!而有礼貌的习惯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会问早道好、见到亲友能主动打招呼,或是将“请”“谢谢”“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
    5 f2 B2 u. h2 ?- U! M
    & V- q' \4 \! p$ `- |9 }9 M  W/ W5 e3 O/ m
    6 n8 E0 v  T: e7 V
      说给孩子听
    - {# I# @& N" z6 S* m$ H8 O
    ; C! C1 b' M3 y0 P5 ?: B' e  在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只是还没有说的能力。但是,家长不要认为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不重视语言礼节。语言能力是由听说发展到读写,因此在听懂大人语言后就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怀中小宝宝的感受力,他此时就对礼貌的言谈有了感受能力。9 I9 U; R0 u3 Q6 x

    & R) l8 t2 ^' ?8 ~) U" c  ]+ |/ Z8 {' Y4 J
    % h: D. N3 e% y! ~/ z
      家人互动有礼
    4 f) ^, K/ P. w4 l5 i
    / w  V: V# X9 @3 W& Q% \( Q7 n  许多家长在外会以礼待人,但在家中却往往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家人,而幼儿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持有礼貌的态度,要知道,生活互动细节会在无形中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B. _, A# h$ V: h, i
    6 b( t! N7 B7 Q

    - w* P3 V% @: P( i2 F
    ; k4 q( a& a! y2 H  身教重于言教
    ( N; N! f' }* c: e. H0 E5 x6 @! y) L) {$ e0 H% y
      在家中建立了有礼貌的互动模式后,家长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动时有礼貌。此外,当家长带着孩子拜访亲友时,也要主动和亲友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向大家问好。
    ( o% l; Q! m8 l2 q4 y/ G
    3 g+ @# H" e* y9 a7 S7 S9 y$ v& X0 n6 U, y6 }- E7 m
    7 O" m: }) Z6 C) c0 n! ], _
      2、尊重别人
    ' V1 I3 C+ H  ~) Q6 a+ d9 G: H+ i
    * [- L: G/ f  m3 Z  尊重别人包含许多内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带给他人麻烦、接纳别人和轮流等待,而有礼貌的好习惯也是尊重。对孩子来说,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应该协助孩子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别人的小天使。4 u3 t. y7 N" d7 y

    . [  i+ T! L2 H7 u- i1 L% g. @, |

    / Q# P2 E& j& a  尊重孩子" ]4 v$ Y& X+ t) u

    ) M7 t( J* _. _  父母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错误,如在穿衣服时,问孩子要穿什么颜色,可是当孩子回答后,父母却不予采纳,甚至质疑“为什么要穿那个颜色”。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接纳他的意见,这是最简单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举止不是离经叛道,父母就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接纳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会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够尊重自己,进而尊重他人。# ?4 W( i$ x1 ]* F- G

      G+ n2 B. Y9 E7 z1 ~5 \: q; N6 e# V
    8 p4 A, E  J& w" V8 }/ C$ x. O' J- w& F* S8 l! I3 j
      轮流等待1 }" h3 f  ?# j

    $ V7 W( \& t2 y% Y1 W. y* S2 _  在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抢玩具,因此,学会轮流等待也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关键。当孩子出现抢夺他人玩具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确告诉他:“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问小明能不能借给你。”或是让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来玩。
    2 F/ v5 R- S) e* ^+ Z$ k9 h1 X: Y  @

    & v* a) g) P7 i' {7 B3 _' a+ B
      g2 T1 z* P/ ?: [% M! t6 a0 f7 y( S  P  c( I6 R6 ]
    & I: `! ~; i3 i4 Q9 t  z& Z! I+ t

    # {3 m" G% ^! H. s0 X
    . i0 P, }7 F8 C* ]2 _  3、物归原处; o0 W; C4 ~3 I2 r0 A0 l

    " A5 K" x1 v4 N. u( }; g( y  物归原处看似简单,却是许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习惯。比如自己从书架上把书取下阅读后,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随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会将玩具收好,却忘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小毛病。- B8 E9 w+ c) v  N6 v% O5 J

    ) y5 I1 n. ~0 Q% J( K) x' `8 J- V$ _* y2 `8 B! f2 ]

    5 B) n  }7 ?  s  清楚规划收纳空间9 s' A" g4 o) O
    ' ~0 z7 L! U1 ?2 p8 Q1 C9 ~
      要孩子将东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规划出清楚的收纳空间,并且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就该放在某个地方。比如跟孩子说“玩具的家在这里,你每天都会回家,所以也要让玩具回自己的家!”
    * A+ A2 X9 [5 y5 y$ l4 x0 @! m4 m$ D5 Y) ]( U

    : v8 _: M9 w( \# d; ?6 d- o7 s! l" ^7 P0 H( q
      从孩子自己的东西做起
    9 v$ j+ f/ i+ E# H! i! t
    ( S' k2 ~9 C$ {* ]( I! Q  要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应从他自己的东西着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来,这样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纳箱外贴上玩具的图样或颜色标记,或者在衣柜外贴上衣服的图样,这样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 y8 t5 N' i, H  m/ h( R6 n

    : F/ q( d7 L/ D, O8 P! m! X9 I/ `
    7 k/ j/ ?$ D9 ~% l. H7 D4 `- m" r' y; R( S; L$ B
      给孩子机会
    ) j7 Y2 x. q! a: M* n2 C, d0 }  L0 Z# o
      当孩子刚一开始把玩具摆放回去时,可能不会放得很整齐,家长一定要包容这样的情况,一步一步慢慢引导,不要因为孩子没放好就责骂,应该先鼓励他“放”的动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聪明的家长不妨花点心思,比如将放玩具的箱子以颜色区分开来,请孩子依颜色把玩具摆放在应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贴两个可爱的小脚丫等。
    8 R( s  j' Q( \1 v# m% r. `6 ?8 ~' _& F) i9 N& s1 Q: C  y* D
    & @1 [# w" W+ }$ B
    6 c6 u& C+ `4 |' n  ^: [3 e
      4、自动自发' j1 q+ p( ?- W) R

    ' f  x) `$ m( ]# u4 [9 r) e  如果你是个凡事都会帮孩子做好的家长,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会自己做好份内的事!要求孩子自动自发的首要之务,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养成过分的依赖感。* u6 F7 D/ H. ]; P. q, Y# a
    . a& c. U+ b, W. @

    : z" x! {+ @4 ^9 v7 L( w1 T1 }# q. L9 w
      规律的生活作息
    # e2 _1 j6 e- I
    * P+ C9 S, M3 ^( n$ W' }  要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就要先为他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点吃午饭、下午1点午睡、下午3点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进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预告,比如:“再过5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提醒,比如:“听到音乐响,我们就要收玩具啦!”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会自动去做下一步的动作。
    . D$ c0 R7 S; N( B6 u3 w1 Y: {6 L7 w1 K5 l: e; _, Y

    5 ?- V  _, x4 `1 }# s4 q9 K% s5 ~- C9 n8 q# u, D
      耐心和鼓励, N+ B  m- l" T3 S7 c6 c& m
    6 h5 `5 I2 C. }/ }- s
      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可能从2岁开始培养,一直到孩子五六岁甚至年龄更大时才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家长耐心的支持与鼓励。在观察到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给予口头鼓励,甚至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也可给孩子一些物品上的奖励,这些都是增强良好行为的有效方式。
    % n# f; k7 Q% k: a" z. u! t4 J
    + U4 |" W; X4 W! e+ P8 r$ K5 J+ A  \- {  y

    & D" {, f. D5 d( I3 \! E
    + c* y% M; b0 h, l* H) i) m/ ^& Y) i( L! I
      5、阅读' t8 v( D- h, {7 z' M
    8 N% {: r7 W, k# R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阅读也是生活中的好习惯之一,而视每个人的兴趣而定。不过,阅读有助刺激思考,许多绘本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有关,可让孩子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并且从绘本中引发思考,进而练习思考能力。因此,阅读绝不仅仅是咀嚼文字而已,确实还能提升生活能力。* q1 Q- c- I0 i& }1 W9 x# X9 @. U

    ) N" _( @3 a/ W' j6 Q& p! H7 F0 Q" |' R" M$ y

    & {: o5 Q2 S& X7 W2 ?1 r' H+ X; v  带着孩子一起看# C* M2 `. R' c* B, ]7 P) T
    , w. Z; P1 X8 e; I  L) ?
      从宝宝7个月大开始,父母就可带着他一起读绘本,即使他看不懂文字,对于图像的意涵了解也有限,但是父母能像播报员一样,在绘本里头看到什么就说给孩子听,特别是在他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在绘本上看过后,现实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就可提醒孩子之前在绘本上看过,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5 C0 b- d3 `% p' ?, f
    ' ?- _: {- i9 |! {: b# x* z( \; ?# D4 n+ J
    / H6 ?( j4 _6 Q+ D8 i6 Q
      通过绘本思考) Z6 T( D( A7 {/ A  |; X8 q. ^
    5 d+ k- i7 ]" T3 x( U# u# ]
      当孩子有了语言能力后,不妨通过绘本抛出一些小问题来问他,例如“你觉得小红帽接下来会怎么做”或“如果小红帽没有听大野狼的话,你觉得会怎么样”等。类似这种开放式的问题,都能让孩子练习思考,不用担心问题太难,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却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y( p$ Q1 i2 Y6 w  y
    . f# f/ a7 [4 t- s
    了解有关乐高建构课或教育加盟的信息请进:http://www.createbaby.com/
    " G2 q8 ^, b0 E/ o4 v$ z; G* V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9-13 06:53, Processed in 0.076054 second(s), 24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