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9-9-17 12:21 |
---|
签到天数: 98 天 [LV.6]常住居民II
|
3 A. M# V, {% X1 P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入读美国高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的不是语言方面的学习、知识方面的拓宽,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的思维模式被禁锢,想要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转换思维模式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重新教育培养,能力素质的提升也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入读美国高中,需要转换哪些思维模式?
4 \# k9 [; p& w- `9 M; I) b; L) g3 f6 S3 [$ h5 t: a2 P
批判性思维 z5 |2 b3 t3 t* C' I* c
& g$ [' y& F) b# h+ B 批判性思维是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指的是那种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的思维,是SAT这样能力型考试的关键词。在美国,高中毕业生的教学目标,其中一项就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有报告指出,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差距就在于批判性思维的缺失。报告通过对比中美高考而得出此结论,并指出:中国高考的阅读题主要指向逻辑性思维,一切判断都要依据文本。相对于中国高考,美国高考(SAT)试卷则更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美国SAT1的阅读题分为六部分:解释、分析、评估、推论、说明、自我校准,这些都明显指向批判性思维。这与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提出的:“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能有效交流、会解决问题的大学生。”目标也是一致的,因此批判性思维是中国学生首先要培养的。, |* O, ?4 R0 c
# x* U6 `, L; b$ A0 D- n7 q5 H 去短视思维- }( ?$ x+ z y: }7 s
. Q; F$ r" U- s6 p& T# D 不论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选校的方面,中国家长和学生都很容易面临过于“短视”的问题。他们中的部分人从8年级才开始准备出国事宜——开始上语言培训班、参加课外活动等,于是各类的考试、面试、活动等等一个接着一个,根本没有时间好好进行准备以进入心仪的学校。
& P+ J4 w" J& s7 x% B e4 h2 V" p* P, |% ~* b& R8 Q+ F! D3 Y* e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5 z) `9 e2 J) ~' b/ g
那么,如何做到“去短视”?
* U' }% z+ o: S% m
S9 Y# {: G5 R8 D “去短视”,字面上理解便是要进行长远的规划,其实是避免用“宽进严出的应试思维”思考美国的教育体系。因为美国的学校不是临时抱佛脚把分数提升,拿到offer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在学校里也需要持续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前往美国高中之前就应该提前一年半至两年对自己进行整体的规划。在制定整体规划之前,应先根据学生的个性、家庭状况及基本的学术能力挑选出合适的学校。在选定理想的学校之后,就要根据学校对学生SSAT等学术方面及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期望,将学习与课外活动分开管理,制定整体规划表。学术方面,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水平制定step-by-step的计划。比如,针对语言能力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每个阶段需要完成多少量的阅读或是写作,以循序渐进的达到心仪学校要求的水平。课外活动方面,切忌盲目追赶市场的热门,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及强项进行针对性的参与。很多家长都将精力放在了所谓的“名校申请成功案例”,乃至于一有热门的课外活动申请成功,可以丰富孩子的“申请信”的时候,他们就让积极鼓动自己的孩子参与。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招生官看到很多千篇一律“克隆”的孩子,无法吸引招生官的眼光。理智的做法是:找到1至2个喜欢且擅长的活动,并且努力成为“小专家”,这对高中升学或者未来的本科升学,都是有巨大帮助的。
5 C v# k |' t$ A' M1 p+ P' S9 }4 Z; V# h$ N; q6 U
重应用思维
8 {. M& f3 A$ A2 P
1 T& `8 J. o+ V( B( }* { 很大部分前往美高学习的中国学生都是来自于中国的基础教育系统,而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教育系统同中国的相比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美国校园之后,都面临无法适应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之中,最突出的就是发现原本初中所学的内容其实只存在于考试之中,无法真正应用于美国的生活。因此,在进入美高学习之前,要有“重应用”的意识。/ m" e( o4 r- w G
( Q7 [1 l5 |$ m7 g" n, O' Z& y8 [ 研究并体验美国学校的暑期项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参加美国学校暑期项目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美国高中的氛围和文化,对语言方面的适应也有不小的帮助——要知道,在此期间对语言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应用的角度进行例如批判性思维、多元模式沟通能力及创意思想等留学软实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同学,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上课学习的时候,自然就会跳出“有正确答案”的思维,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深度探讨互动,这样的同学在美国校园里将会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F3 p. S2 |. L+ O8 }/ {
: C3 Y+ r9 c z 不论是参加相关的活动也好,或是有例如批判性思维这样软实力培养的想法也好,对在美留学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当你开始主动思考培养自己的各项软实力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逐渐锻炼批判性思维了。
* I$ K" Z: ~ I" x1 W( X0 y, S: I; L2 q1 N% K% H
敢尝试思维
: A! A9 ~3 i6 k9 }4 f! _! Q$ x% H; d. c7 i4 Y) {
或许是因为对陌生环境的害怕,很多学生进入美国校园之后,不太愿意去尝试各类的活动和项目,只同相对熟悉的来自于一个国家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中国人扎堆的现象,他们只在内部互相交流,也不愿意接触学校的活动和资源,这样的情况就完全与国际教育理念相悖了。那么中国学生如何融入美国高中的学习,做到勇于尝试?这里的勇于尝试指的不仅是尝试各类项目,还是尝试与陌生人沟通的勇气。
" A; ]4 D* j9 O7 M" X V3 P: _. b
$ z2 a7 L. B# e 在拿到学校的offer之后,应当提前去学校网站查询,了解并熟悉学校的可用资源,如社团活动、各类学术或者课外活动的项目。尽量做到每个月参加一至两个项目,不断尝试和学习新的内容。并且在到学校之后,马上开始将各资源部门的老师都认识一遍,这不仅能够接触到学校各类的资源信息,还能够锻炼与人沟通的能力。要避开“舒适区”,刻意参加自己不敢去的项目及结识不熟悉的人。如果愿意训练的话,每月多尝试1种活动,每周多认识3-5个朋友。
7 [5 E* `, M0 j; t$ ]/ N4 `( N) t, Y7 |3 Z
在尝试与人沟通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圈子和人脉。在毕业之时,最好建立五十个以上的人脉或者个人爱好的圈子。可以是美式足球、音乐、电影等等不同爱好人群的圈子,也可以是英语阅读、课后学习等等学习方面的圈子。在和不同圈子的人沟通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海量的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闻。当然,从实际的意义来说,结识不同层次不同圈子的人,可以为自己日后工作或是创业创造很好的人际基础。$ v, n( T/ R, {, v7 U( x
+ D2 H' f3 V. T, d+ J8 l) ^ 多元化思维
" W0 I1 T- G& q7 h% F& `2 Z/ N' q/ i* c
最后一点就是要有“多元化”意识。很多学生不仅语言流利,没有口音,还做了长远的规划、注重应用,并且敢于尝试与人交流和参与项目,但他们还是无法融入国外同学的圈子。为什么?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价值观层面的交流,也就是没有“共同语言”,这里的共同语言指的是共同的关注点。
' }$ H; s' H* c
, J3 O9 D6 A! ?8 V7 }) ~4 _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够成为一个“多元化人”,融入美国高中的学习呢?通过facebook、instagram这样一些社交网络主动去了解一些美国同学的兴趣热点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如果你想要尽快融入自己的高中生活的话,可以搜集至少三个以上自己感兴趣、或是当地学生的兴趣热点,以便作为与新同学的“谈资”。可以尝试去阅读一些关于美国文化的书籍,通过书籍的内容了解美国的文化。同时,阅读一些美国同学已经读过或是在美国比较风靡的书籍能够增加同美国的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关于对书籍的阅读这方面,建议学生在前往美国之前,或是在美国的fresh year,应当阅读至少十本以上关于美国文化及当地学生阅读过的书籍。7 n) t" q- G) f
3 e! g Q' D7 V; v" X; K “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是美国的文化及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要融入美国的文化,首先需要建立以上两种意识。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这样的意识和行动,那么可以在高中生涯中,主动参与一所到两所美国社区的志愿服务,用以培养。- D; I+ Q; e3 R$ [( o
, l2 L' A5 y- L' y5 W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了解美国文化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中国文化的魅力之处。
6 x/ t1 p% o0 S! y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以点击美国高中排名https://www.cambridgenetwork.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