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33416|回复: 0

[转载] 甘为人梯树榜样——学习郑开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1 10: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28日下午,学习郑开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举行,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领导和机关干部、市直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共300多人聆听了报告会。
  郑开华生前系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他自1982年任教以来,长期坚持在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历任小学总辅导员、小学副校长、校长等职。2013年12月3日上午,正在秀屿区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为全区260多位数学教师上课的他突然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无效,于12月4日凌晨离开我们,离开他一生钟爱的岗位。他的离开让众多熟悉他的人扼腕叹息,纷纷通过写文章、微信、微博等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尊敬和缅怀。
  报告会上,由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数学教研员唐少雄、秀屿区实验小学教师黄金存、郑开华同志的女儿郑美青组成的报告团成员饱含深情,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和切身的感受,讲述了郑开华同志作为一名基层教师,以生为本、甘为人梯、奉献大爱的高尚情操。一位听完报告会的老师深情地说道:“郑开华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他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郑老师是我们的榜样,我将以他为准绳,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责任延续下去。”
  人物链接:
  郑开华,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小中高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
  在走上教研员的工作岗位后,郑开华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二次征程。他在全区小学教学研究工作中积极倡导:“用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用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科学规划研究内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的理念,引领小学学科教学逐步走向科学、严谨、高效的运行模式,为秀屿区小学教学质量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区开展了区域联动教研活动。郑老师经常带领各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为基层老师展示出创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生动的教法,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郑老师作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组织并担任多个省级课题研究工作。为了充分发挥课题组实验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开展了构建教研共同体,实施开放式的教学研究。他鼓励平海中心小学申报省级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研究课题,他亲自当课题负责人。他手把手教教师怎样立足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在他的细心指导下,课题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于今年12月正式结题。
  郑老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积极撰写教育论文,经常在各级教育期刊发表。他多次受邀为各级骨干教师作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标准解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别人的印象中,他口含灵珠,纵横捭阖,旁征博引,信手拾来,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因此,凡听过郑老师的讲座的人无不为郑老师的广博的学识赞叹不已。
  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不忘经常随身携带书籍抽空翻阅,白天工作总是早出晚归,晚上尽量减少玩乐,用于研究学习。看到他这么劳心劳累地工作,别人经常劝他多休息休息,但他总是淡淡笑笑,“没事的!”“还行!”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这,就是一个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并执着追求的普通教师最后的人生历程。 吴林玉

  师心无悔 师魂永在
  ——追记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郑开华
  年终岁末,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郑开华的突然不幸离世,引来他的同事、学生的一片惋惜。连日来,他的事迹在我市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12月3日,星期二。
  上午10时16分,秀屿区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里,一场小学数学期中质量分析讲座正在进行。突然,正在作讲座的郑开华倒了下来。台上的投影屏幕定格在“教学建议”上。
  4日凌晨,郑开华经抢救无效离世。还未说完此生对教学的最后一次“建议”,50岁的郑开华永远离开了他一生钟爱的岗位。
  “台下几百人听着呢,不准备好怎么行?”
  在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老师们说起郑开华,无不唏嘘叹息。50年的人生磨砺,31载的教育情结。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管上班还是放假,他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单位。他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别的老师问他:“这样不累吗?”他说,教研员就是“苦行僧”。听过他评课讲座的老师都称他是本土化的教育专家。
  唐少雄是郑开华在学校最亲近的人,2005年来到进修学校担任数学教研员。之前,郑开华是学校唯一的数学教研员,但郑开华毫无保留地把教学经验传授给他。共事8年来,郑开华对于他来说,既是同事,又是师长。12月3日那天,唐少雄也在台下听讲座。他说,那天只是一次普通的教学质量分析,郑老师也特地备了课件,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时他已经讲了1个小时,迟疑了几秒后,突然身体向后靠,最终倒在讲台上。“他已经讲了4个要点,教学建议是第5点,还差10分钟,他应该就讲完了。”唐少雄说,他看过郑老师那天分析的二年级数学卷子,批注得密密麻麻,既有对老师教学的建议,又有对学生教育的分析,分别用红笔黑笔标注,非常认真。
  郑开华的妻子张秀金说,丈夫对工作总是爱“较真”,为了准备那次讲座,他连续一个星期加班做课件到深夜。讲座的前晚,已过午夜12点,他还在电脑前忙碌,她提醒丈夫休息,但他说“台下几百人听着呢,不准备好怎么行?”她不知道那晚他什么时候睡。
  兢兢业业工作,精益求精成习惯
  谈起郑开华英年早逝,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朱玉熀心情沉重。他说,同事见郑开华劳心劳累工作,劝注意休息,但郑开华总是说“没事的”。由于长期生活不规律,郑开华患上慢性肠胃炎,但他从不向单位请过一次假,坚持边吃药边忙碌。秀屿区教育局局长李文详说,全区二年级数学考试,郑开华既是出卷老师,又是评估老师。做质量检测时,按照常规,抽样分析一般选取学生试卷的20%,但他往往分析了50%以上。郑开华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先后2次获得全国教研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教研员”称号。
  有的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郑开华甘当人梯。区内不少老师开课,总是请他出谋划策。他都尽心尽力给予帮助,大到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小到每一个表情手势,都做了精心指导。受他帮助的老师们过意不去,想送点家乡土特产表示谢意,可他总是以“我不在家”谢绝,不但自己不收礼,还不允许家人收礼。
  一位好人的追求和情怀
  3日,郑开华的女儿郑美青从厦门回莆田休假,才下动车,就接到父亲被送往医院抢救的消息。赶到医院时,她看到父亲已不省人事。
  郑美青说,父亲是对她影响最深的人。他是老师,却从不说教,不管是做人还是处事,他总是用他的行动来影响孩子。在父亲的鼓励下,她报考了军校。她的母亲也是教师。对此,父亲总觉得很骄傲。在他的观念里,“从教从军”为人民服务,保家卫国,引以为荣。
  郑开华的家人带领记者来到郑开华生前办公的书房。只见他的书桌很朴素,唯一的装饰是一尊毛主席雕像。桌上电脑前还放着笔记本和钢笔,笔记分门别类,记得密密麻麻。
  在家人的眼中,郑开华多才多艺,不但写得一手好字,还喜欢文艺,拉风琴,做手工,样样精通。体育也很在行,会篮球,还打得一手漂亮的乒乓球。
  谈到丈夫,妻子张秀金数度潸然泪下。她说,她的身体不好,时不时会昏倒,孩子在外工作,她和4岁的小孙女都是郑开华在照顾,孙女每天都是他哄着睡觉。他每天早起,总会和孙女玩背唐诗的游戏。
  2007年,郑开华的母亲瘫痪在床,他坚持白天上班,晚上赶回老家伺奉母亲,不但照顾饮食生活,难得的是把屎把尿。一年半来,他耐心安抚着母亲脆弱的心,直到母亲去世。
  “他不但孝顺自己的母亲,对岳母也同样孝顺。我的母亲前不久出了车祸伤了腿,开华就买来轮椅替代老人的腿脚,隔三差五地去看望老人。”张秀金说:“这几天,老人听说开华没了,受到很大的刺激,整天说胡话,哭着喊着开华回来。”
  秀屿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吴一阳与郑开华住在同一小区,与郑开华是很好的朋友。他说,郑开华热于助人留下很好的口碑。12月3日郑老师被送进医院,100多位老师跟随到医院陪伴他。次日凌晨,郑开华因抢救无效离开了,老师们伤心落泪。出殡那天,全市各地的老师自发前来送行,大家泣不成声。
  灵川镇青山村一位村民说,他与郑开华同村。郑开华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他对乡亲也非常热心,每年春节,他义务为村民写春联。谁家办喜事,他不入座吃席,总是跑堂干活。听到郑开华的噩耗,村民们都惋惜不已。   黄凌燕

  郑开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
  郑开华,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小中高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2005年11月8日,正式调入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2007年1月起,任总务处主任。
  2013年11月3日上午10:16分,正在秀屿区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为全区260多位数学教师作2013-2014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期中质量分析讲座的郑开华老师,突然,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无效与12月4日凌晨离世,离开他一身钟爱的岗位。
  在那一方黑板前,郑老师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在走上教研员的工作岗位上,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征程,迎接新的挑战。多年来,郑老师一直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开拓进取。在全区小学教学研究工作中积极倡导:“用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用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科学规划研究内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的理念,引领小学学科教学逐步走向科学、严谨、高效的运行模式,为秀屿区小学教学质量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区开展了区域联动教研活动。郑老师经常带领各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为基层老师展示出创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生动的教法,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郑老师作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组织并担任多个省级课题研究工作。为了充分发挥课题组实验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开展了构建教研共同体,实施开放式的教学研究。他鼓励平海中心小学申报省级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研究课题,他亲自当课题负责人。他手把手教教师怎样立足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在他的细心指导下,课题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于今年12月正式结题。
  郑老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积极撰写教育论文,经常在各级教育期刊发表。他多次受邀为各级骨干教师作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标准解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别人的印象中,他口含灵珠,纵横捭阖,旁征博引,信手拾来,妙趣横生,见地别具。因此,凡听过郑老师的讲座的人无不为郑老师的广博的学识赞叹不已。
  尽管工作繁忙,但他不忘经常随身携带书籍抽空翻阅,白天工作总是早出晚归,晚上尽量减少玩乐,用于研究学习。看到他这么劳心劳累地工作,别人经常劝他多休息休息,但他总是淡淡笑笑,“没事的!”“还行!”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这,就是一个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并执着追求的教研员的历程,在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上,是坚定的信念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他平凡的人生不断精彩!虽然郑老师过于劳累,英年早逝,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讲台上!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来源:莆田市委文明办

  一堂没有讲完的质量分析课
——追记“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郑开华老师
  2013年12月3日上午10:16分,正在秀屿区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为全区260多位数学教师作2013-2014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期中质量分析讲座的郑开华老师,突然,晕倒在讲台上,经抢救无效,于12月4日凌晨离开我们,离开他一生钟爱的岗位。他就是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小中高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郑开华老师。
  精益求精创佳绩 扎根基层展风采
  郑开华老师1963年3月出生于灵川镇青山村,1982年7月仙游师范普师专业毕业,8月分配灵川学区桂山小学执教,199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桂山小学总辅导员、青山小学副校长、太湖小学校长、灵川学区小学数学教研员;2000年8月29日,借调北岸教师进修学校,任小学数学教研员,是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开校功臣之一;2005年11月8日,正式调入秀屿区教师进修学校,2007年1月起,任总务处主任。
  郑开华老师作为省级学科带头人,他平时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立身,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在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他精专业务,摘抄了大量卡片,储备了理论素养,务求教研活动切实高效;他反复推敲,反复修正,务求命题工作有效指引;他搭建平台,精心指导,圆满履行专业引领职责;他不断总结,积极推广,不断谱写课题研究篇章。郑开华老师在秀屿区教育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教研员”、“福建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秀屿区优秀教师”、“秀屿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0年6月,评审通过小学中学高级教师资格,深受基层小学校长和老师们的信任和喜爱。
  厚德博学播火种 甘为人梯溢芳华
  在那一方黑板前,郑开华老师用全部的深情和爱心浇灌着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的热血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乐章。在走上教研员的工作岗位上,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征程,迎接新的挑战。这其中洒落的汗水和泪水,品尝的酸甜和苦辣,体验到幸福和快乐都是当初所不能想象的到的。洗尽铅华呈素姿,焕发了别样的活力,十多年的基层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淀使他能游刃有余地驰骋在秀屿区小学数学教研教改的阵地上。凭借着事业的执着与追求,来自于对事业的热爱与眷恋,郑开华老师成为了一名业务专、品行正,在莆田市、秀屿区教育界优秀的专业型人才。多年来,郑老师对工作总是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开拓进取。在全区小学教学研究工作中积极倡导:“用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用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科学规划研究内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的理念,引领小学学科教学逐步走向科学、严谨、高效的运行模式,为秀屿区小学教学质量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直以来,郑开华老师认为要做好工作,就要对工作无比热忱,就离不开苦苦的思索和耐心的实践。他把这一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始终,无论是在基层学校还是在教研室。自从当了教研员之后,他更加忙碌了。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的足迹遍布偏僻的农村和沿海孤岛的小学校。对新任教师、年轻教师跟踪听课,骨干教师调研听课,还有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和评优课等,每一节课都认真聆听,仔细记录,课后肯定优点,帮助授课教师找出教学时的不足,提出参考的意见,共同切磋,始终保持真诚、亲切的态度,并由点及面,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现场郑老师与老师们举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对老师们提出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能妙语连珠般地予以回答,使老师们豁然开朗。气氛热烈的现场中思想的火花在互相碰撞,不同的意见在交织,智慧的声音在交融,为基层一线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好机会。
  为了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郑老师在全区开展了区域联动教研活动,为教师搭设了相互交流、借鉴、学习的平台。郑老师经常带领各级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为基层老师展示出创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生动的教法,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郑老师把新理念带到农村基层学校,中肯客观地分析当前的农村基层小学教学现状,与老师们交谈研讨,努力帮助农村小学老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为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郑老师组织并担任多个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将自己置身于“实践者”和“研究者”角色之中。为了充分发挥课题组实验教师的 教研 积极性,提高教研 活动的实效性,郑老师开展了构建 教研 共同体,给实验教师更大的研究自主权,实施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激活了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他鼓励平海中心小学申报省级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研究课题,亲自当课题负责人,手把手教教师怎样立足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在他的细心指导下,课题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并于今年12月正式结题。而这其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课题研究成果,还有郑老师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课题组成员梁碧凡说,她本来对课题研究存有抵触心理,做些表面化的文章以应付了事。但这一切逃不过郑老师的火眼金睛,他有的放矢指出问题所在,要求她做到心中时时有课题,要把课题研究思想体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研究过程性材料的积累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题研究实效。就这样,郑老师把她引上了课题研究之路,尝到课题研究的甜头。梁老师因此撰写的课题研究论文,还在全市举行的年度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
  郑老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积极撰写教育论文,经常在各级教育期刊发表。他多次受邀为各级骨干教师作教师专业 成长 、课程标准解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在别人的印象中,他口含灵珠,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他信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神采飞扬,给人一种如坐春风,流连忘返之感,有着“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奇效。因此,凡听过郑老师的讲座的人无不为他的广博的学识赞叹不已。
  爱岗敬业受尊敬 一身正气留芳名
  郑开华老师是师德的楷模,他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教学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有着“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壮志。
  郑老师为人谦逊,平和待人,不管是基层小学是校长还是普通老师遇到业务上的问题时,总打电话咨询,不管是上班忙碌时间还是下班休息时间,他总是耐心地进行解答,不厌其烦,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在工作单位,郑老师和同事们友好相处,以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每年都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郑老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泼汗水,洒热血。在下乡调研中,他经常忙得顾不上喝一杯水。他常说教师忙于教育教学,时间很宝贵,他尽量不浪费教师的时间,他要把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尽量做到讲话言简意赅,有的放矢,让教师听得进去,听得明白,还能用的上。所有听过他讲座或评课的老师总会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啊!
  尽管工作繁忙,但郑老师都不忘经常随身携带书籍抽空翻阅,白天工作总是忙着讲课,晚上都是用于研究学习。对此,平海中心小学的数学教研员林德成老师深有感慨地说,看到他这么劳心劳累地工作,经常劝他多休息休息,但他总是淡淡一笑,“没事的!”、“还行!”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更让林德成感动的是,他总是以工作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有时候要留他吃顿便饭,他总推辞不让。即使工作上的需要,无法推辞要吃饭时,他也总说一碗汤面够矣,有时候还争着要付钱。东庄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康少明说:“郑老师既是我们秀屿区小学数学界的专家,又是位和蔼可亲的大哥,无论自己遇到什么问题,无论白天或三更半夜,他总是有求必应,并且总会耐心地解释。”他为失去这样的一位好同事、好大哥感到无比痛心。
  这,就是一个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并执着追求的教研员的历程,在这个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上,是坚定的信念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让他平凡的人生不断精彩!但是万万没有想到,郑老师过于劳累,英年早逝。
  郑开华老师是秀屿区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更是秀屿区教师群体中的精英。他躬行实践,始终活跃在课堂里和实验田中,他为秀屿区的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他是秀屿区乃至全市教育界学习的楷模。
  当人们得知郑老师倒在讲台上时,无不为此唏嘘叹息。如今,我们再也无法聆听他的话音了,再也无法领略他的风采了。郑老师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讲台上!留在了人们的心中!郑老师,一路走好!陈淑霞 吴一阳 唐群英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