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36831|回复: 0

[本地杂谈] 莆田百姓故事:聆听曾修建东圳水库 老人回忆艰苦奋斗的年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4 1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建莆田东圳水库过程中形成的“东圳精神”,有很多具体的内涵。许多参加过建设东圳水库的现在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回忆起当时的年代,都会提到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当时才18岁,是莆田黄石公社西洪大队的民工,安排在第12团里。”现年70多岁的陈金宝回忆说:“当时我们光着脚走路,自带劳动工具,步行到东圳水库工地。我们大队有300人分工,属于步兵连。住草房、睡木板、吃地瓜干饭、穿麻九兰的裤。我们的任务是到船上卸沙,然后用畚箕装沙,挑到工地的坝头上。挑沙上山也是光脚,山路上的石块不怕,就怕尖碎的东西。我们日夜两班倒,每月轮一次,夜班的晚5点吃晚饭。当时只知道拼命干活,争挑重担。下雨天的时候也不换衣服,汗水和雨水湿身了,就等自然凉干;累了,就趴在畚箕上睡。当时草房里也没有洗澡的地方,就用毛巾擦擦身。那时没有报酬,只记工分,只为了争头等功。那些推土板车运土沙的男人也很拼命,只穿短裤,全身被日嗮得黑黝黝,雨水汗水溜流而下。有时沙土飞扬,全身被泥土覆盖,只露出两只眼睛。但是一看到团队的红旗升起来就高兴。”这位不识字的老太太至今还会传唱当时的劳动歌谣。
  年近80的夏禹文老人回忆说,他22岁时从拱宸调供销社里当通讯员被调到东圳指挥部办公室里当打字员。当时有12个民工团,连忠门、笏石等沿海界外的公社也组团来,按公社成立团部,实行军事化管理,有团政委、团长、连、排,各团队了还成立各种突击队,如三八突击队、猛虎突击队、闪电突击队等。分为坝头上的库内工区和库外工区。坝头地基宽450米,长450米。坝头上一般有2至3万人参加战斗,最多的时候有5万人参战。整个工地现场人山人海,大家积极性很高。当时原鲁山动员全县参加,坐镇坝头指挥。他戴草帽,穿短袖、卷裤管,带头干活,身先士卒。他是平民县长,与民工一样吃住干活,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奋战70米高程时他在福州开会,特地回来指挥,在现场带头抢险护坝。在他的带领下,民工们都争先恐后地战天斗地。当时的民工很艰苦,要自带劳动工具,自带干粮,如地瓜、腌菜等,酱菜装在竹筒里。每个连队自设食堂。大家都很卖劲,吃的差,干的活却很重,倒地即睡的现象很普遍。工地上自创的劳动工具很多,也很实用。如溪道围堵、抽水,水涨时造船,成立造船厂。运红土、沙石、河卵石的,用独轮车,也叫“尼车”或“鸡公车”,推独轮车的一次能装近吨重,遇到斜坡时用钢丝绳钩住护车运载,在护坡土坡处搭板桥来回两路。红土的粘度有要求,堆成山的红土不能被雨淋,用帆布遮盖,一堆堆的成“红牛”,等晴天用来坝头打夯用的。民工手推肩挑,最先进的是“斯大林推土机”。
  “我认为东圳精神是: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报酬,不怕苦不怕累,以库为家,以坝为命,以水库共存亡,舍小家为大家。”夏禹文说。       潘真进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