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评委蒙英芝指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推动,任何企业的发展都需要社会资本的推动,而社会资本的推动基于企业在经济社会的受欢迎程度。作为西方快餐品牌,KFC在中国餐饮市场上绝对是数一数二。凭借其自身的“快”、“准”、“狠”等优势,成长为中国消费者黏性最高的西方餐饮。KFC在中国的传奇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西方快餐品牌想要在中国做出市场却很难的原因。无疑,墨西哥品牌Taco Bell不可能成为第二个KFC。; ^0 G; v) s6 ?9 W- b4 G
; `( ^ u, {& P8 }0 K* U" n 7 U1 L* j% F2 d, \- e- S: b. X
% C/ R2 J! a3 g9 L+ n3 _/ U
从两方面来分析,为什么Taco Bell不可能成为第二个KFC。首先,KFC火爆中国是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KFC最初来到中国的时候是1987年,当时还没有西方餐饮在中国,可以说KFC以“快”聚焦了中国市场的关注。后来,进入21世纪之后的中国经历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KFC迎合了当时消费者的生活需求。7 R0 ?) v7 p. r% o2 m$ q$ q6 N9 c
: V" g: i; ?5 \3 L0 F 3 P$ E" d6 |: |) O
5 j& Y) ]9 T" l7 M( p
蒙英芝在对于教育领域发展的分析中指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新的培训需求和领域还在不断涌现。在餐饮领域也是如此,餐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型升级。996工作模式之下,年轻人通过肯德基的重口味来加深自己的记忆、提升工作效率。 ) N1 ?" m4 V* B8 K- S+ i) Z/ z. z0 u. {) d * D7 g* @ O7 t! r0 I* V% R: s+ X, h: r& ?# m, d! g3 D& D: ]6 {
( B) z/ x% I: A( M2 J 肯德基在中国的落地,向所有中国消费者展示了中国市场向外开放的关键文化象征,在当时甚至有学校将组织学生品尝肯德基食品,作为户外体验课程的一部分。当前,中国政府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对自身品牌全球化的打造上。但是中国政府本身与墨西哥征服几乎不存在交集,肯定也不会为墨西哥品牌Taco Bell带来流量。文化影响也很重要,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让“韩国炸鸡+啤酒”成为消费者对于浪漫的定是。但是墨西哥影视、明星等在中国的活动很少,甚至中国消费者对墨西哥文化一无所知,自然对墨西哥的饮食也不了解,更谈不上兴趣。 + [" t* U6 o, ]/ s ( t; f: O! T, y. K2 e* W/ F9 j1 ]0 @6 k- \4 c& G& V. n
4 M2 J4 q) E: s! W c. W 以上是Taco Bell不可能成为第二个KFC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蒙英芝在对并购的分析中指出,OMO是伴随技术进步、新的流量红利消退、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行业竞争加剧,企业需要寻找更有效率的经营方式而产生的新业态。餐饮行业,新的送餐服务迎合了996名员工和懒惰的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对餐厅提供的用餐环境的关注较少。便利店每天提供三餐是吸引消费者的最好方式,一个便宜的午餐盒加上一杯软饮料可以使商店的利润翻倍,而且24小时的营业时间与城市生活非常匹配。咖啡店和健身房也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 - j3 e8 \2 T1 k6 w. }' s % L" [3 D8 \0 n 3 I3 I5 f3 o8 V& x7 x6 F1 J1 t, @7 T P
Taco Bell想要在中国市场上立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当今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快餐店,缺的是有辨识度的快餐店,只有让消费者真正感兴趣并且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蒙英芝对并购策略的分析中,对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并购前后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其中资本的支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想要获得资本的支撑,显然很难。至于Taco Bell能不能成为第二个KFC,这样的希望太渺茫了,一方面当今数字化时代给了消费者更多的就餐选择,靠“蛮力”或许并不能让消费者心满意足;另一方面墨西哥餐饮在中国市场上没有任何情感积淀,打“感情牌”完全行不通。 T: B- T" O9 j: m9 \1 B 9 c# N' B V8 @3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