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19212|回复: 0

[本地杂谈] 满门忠烈英雄家——记黄梦喜一门四位革命烈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9 1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巍巍壶公山,诉不尽英雄悲思;
  悠悠兰溪水,淌不尽忠烈情怀。
  又一年清明之际,笔者来到位于莆田市区南部的龙脊山烈士陵园。在巍然耸立的烈士纪念碑后侧,有一个“忠烈亭”。“忠烈亭”的第一个碑是“一门四烈士”。这是为褒扬和纪念黄家“一门四烈士”而建立的。碑文只有寥寥数语,但依稀可见以黄梦喜及其子女黄国榆、黄国标、黄国妹等四位革命烈士浴血沙场,在军阀混战、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中临危不惧、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将青春和年华贡献给党和国家的壮烈事迹,在兴化大地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真可谓是满门忠烈铸英魂,一腔热血写春秋!
  魁岭圳顶闹革命
  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东临外度引水连拱坝,东北临狮亭大地,东南靠巍巍魁岭,西北与红207团遗址沃柄宫毗邻。黄梦喜,1888年在这里一个叫圳顶的地方出生。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风雨如磐,满目疮痍。1927年9月,陈天章、陈蒲川等到东泉开展农运,宣传党的主张,广大农民群众如久旱逢雨露,认识了苦根,懂得靠自己斗争的道理,勇敢地投入抗捐、反霸、反军阀斗争。觉悟起来的山区农民纷纷参加农民协会,黄梦喜作为反对土豪劣绅斗争的骨干分子,参加了中共莆田特别区委开展的赶跑北洋军阀的运动。
  国民党右派发动政变后,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贫苦农民出身的黄梦喜在白色恐怖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积极肯干,党组织任命黄梦喜为东泉村党支部书记,组织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黄梦喜加入了陈天章组织的澳柄游击队。黄梦喜的长子黄国榆开的飞白中西医诊所承当起党的联络工作,成为闽浙赣特委与闽中地下党的重要联络站。
  1938年3月,闽中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黄梦喜受命留在闽中苏区坚持革命斗争,担任闽浙赣特委和闽中特委莆田地下党组织联络站负责人。1942年由于叛徒出卖,联络站暴露,国民党人放火烧掉了“飞白诊所”。黄梦喜率领地下党的同志转移到山区继续坚持革命斗争。1944年初在执行任务时被捕,先后关押在莆田、永泰、福清的国民党监狱。在狱中,国民党严刑拷打,用尽各种酷刑,企图让黄梦喜交代闽浙赣特委领导和闽中特委领导名单,可黄梦喜始终坚贞不屈,牙关紧闭,不肯说出半个字。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拷打和折磨后,惨死在国民党监狱中!
  飞白诊所出英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黄家为革命第一个奉献生命的是黄梦喜的长子黄国榆。1908年出生的他,早年时学中医,之后又赴西安学习西医。学成归来后在村里开办“飞白诊所”,潜心为山区病人治病。因为资质聪慧,年少时就以精湛的医术在白沙一带小有名气。由于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因不满封建统治和殖民压迫,于1929年参加革命斗争,后加入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闽中第207团成立后,黄国榆积极为游击队伤员治病,迅速成长为一名光荣的红军医务人员,成为闽中首批报名参加红军的50多人之一,参加了在澳柄、东泉等乡赤卫队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
  1930年8月,国民党反动武装猖狂“围剿”莆田广业根据地。处在“白色恐怖”下的白沙一片血雨腥风,国民党大肆屠杀红军地下党,广业根据地宣告失败。黄国榆在中共莆属特委书记邓子恢同志的领导下,跟随红军主力由澳柄转移到莆田东北部的新县外坑乡。
  1938年,黄国榆参加的闽中游击队被编入新四军。4月下旬,经短期整训,黄国榆跟随160多名闽中游击队指战员告别父老乡亲,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程,先后担任过新四军军部特务营营级干部、军部医院负责人之一等职。
  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黄国榆跟随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的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北移。6日,行至安徽皖南泾县茂林时,遭到国民党军8万多人的伏击。新四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约2000人在黄火星、傅秋涛率领下突围外,大部分被俘、失散或阵亡。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黄国榆所在的新四军军部被重重包围,黄国榆等7000多名新四军官兵在突围作战中全部阵亡壮烈牺牲。
  青云山中展英姿
  英烈门前无犬子。打小耳濡目染父兄闹革命的黄国标,1913年出生,是黄梦喜的次子。年仅18岁时就开始参加革命,并加入共产党。与父兄一道加入闽中红军第207团,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莆田游击队,随闽中地下党组织开创了闽中革命根据地。多年的战争历练,再加上父兄的熏陶,让年轻的黄国标迅速成长为我党地下组织的优秀骨干。
  1936年闽中特委在刘突军和方子明等人的领导下在永泰建立了两个党支部,一个是宁里支部,另一个是凉山支部,黄国标担任中共宁里区委书记。青云山有一个“红军洞”,洞外杂草丛生,洞里大洞套小洞。黄国标和他的游击队员在这个洞里率队与数倍于游击队的敌人周旋,穿的是草鞋,披的是蓑衣,睡的是木片,盖的是草皮。
  1937年秋,卢沟桥事件爆发,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斗争,闽中游击队编入国民革命军80师独立大队,不久奔赴皖南抗日前线,编入新四军特务营,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黄国标奉命留在闽中游击区组织领导抗日救亡活动,并担任莆永边区游击纵队队长,组织领导莆田、永泰边界的青云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进入艰苦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疯狂地向游击区进攻围剿,妄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
  1942年2月,青云山及其周边的革命活动不断发展壮大,活动区域也不断扩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极大仇视和恐慌,他们对游击区进行全面“围剿”。宁里区委书记黄国标、凤落区委委员李春柳及游击队员张大明等在反“清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黄国标烈士在永泰岭路牺牲地立烈士纪念碑褒扬其英烈精神。
  戴云山下埋英魂
  巾帼不让须眉。1923年出生的黄国妹是黄梦喜的次女。从小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恨不得自己立马长大当一名游击队员。因此,她有事没事时就偷偷地把父兄的枪支拿出来摆弄,打小练就一手好枪法,而且能使双枪。1941年年仅18岁的她就报名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并担任游击队交通员。
  1947年春,闽中党组织根据中共闽浙赣特委指示,制定了左丰美率领的闽浙赣游击队和黄国璋率领的闽中游击纵队,各自向戴云山方向运动,争取会师戴云山,开辟根据地的战略部署。由此,闽浙赣游击队、闽中游击纵队,合并成立为戴云纵队直属支队,他们分别向戴云山区挺进。黄国妹在纵队领导高祖武等领导下从莆田革命根据地翻过戴云山主峰,于1947年7月14日黄昏进入德化境内,与前来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发生激烈战斗三天三夜。在突围时,黄国妹说:“我是单身,无牵无挂的。我留下掩护,你们突围出去吧。”就这样,黄国妹及参谋长罗迎祥等5名队员留下断后掩护,与数十倍的国民党军喋血苦战,终因寡不敌众,在打尽战友们留下的最后一粒子弹后,全部壮烈牺牲,其他队员顺利突围。就这样,一个如花似玉豆蔻年华的青春女子,身中数十弹,生命定格在24岁。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这次战役中成功突围出去的战友们有许多走上领导岗位,每每在讲述这段历史时,仍眼噙热泪:“我们的命是黄国妹他们用自己的命换来的!”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