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第三届“湖北工匠”名单出炉,劲牌有限公司杨强获奖并接受表彰。* t9 G0 t; g& z5 R
/ {( y% M( r0 A! }: N0 K* n
杨强和酒有着不解之缘。8 {0 o, _$ i& V
; n. y) h9 i) i* s 1975年,杨强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关口镇一个小村庄。小时候他依稀记得,劳作一天回来的父亲总要就着母亲炒的几个小菜,喝上几杯散酒……氤氲的酒味驱走了父亲的疲劳,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几缕温馨。4 y- }# c3 j: ^* y/ x" S0 G
4 I* I# x% r: @ 1996年大学毕业后,杨强进入劲牌公司,主动申请下车间当一名酿酒工人,从此天天与酒相对。
+ {' \: I( A C. }
4 [* U+ F. S( r6 t# ] 26年来,杨强始终扎根生产一线,从事白酒酿造、技术研发、中药现代化工作,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酿酒工人博士”。
0 k( d6 o3 N, ^8 _' b, ~* m6 a/ X& L, J8 K/ M# r& F' @

+ p8 c/ @2 Q- H7 H, K1 O6 m3 m7 D$ O" k4 q2 {' o6 ` {
主动下车间,大学生当起酿酒工人- V, {9 ?; _) h+ F6 C9 d, t' s& }
5 Y5 x& w \ }4 g4 z0 S" j4 [. D7 y 杨强认为,自己走进劲牌不是偶然的。在华中农业大学读书期间,劲牌和该校合作较多,一些知名教授经常在课堂中介绍劲牌的工艺事例。作为一个和社会接触不多的年轻人,他那时对劲牌就有了些憧憬。
$ I& x+ e/ j$ Q
2 _) T) f6 t* k4 S" x 好静的杨强,性格平和而执着,被人才引进到劲牌公司后,他就面临了一场考验。( w0 v' m2 ]3 Q8 W3 T$ q& p
/ f2 y, C; d, f+ Y; P 1996年夏,为了巩固所学专业,杨强主动要求下基层,于是便被分到了白酒车间。当时白酒车间劳动强度非常大,对于刚来的大学生,公司一直强调和工人一样管理,就这样,杨强一个班下来,拖粮,起池,上甑出甑,拖酒。沉重的体力劳动使杨强手上布满了血泡,肩膀和腰腿处酸痛不已……看着手上的硬茧和血泡,杨强心中一度默默打起了“退堂鼓”。* ?7 P1 k# ~5 e" D! h
% N X. r7 a \8 U2 P- `4 w
“幸亏我的父母看得远,他们说,吃苦是个必须的过程,年轻时吃点苦不是个坏事。正是在父母的鼓励下,就坚持下来了。”
/ Z" b8 D+ m n6 x1 N$ E
7 ^9 l: J3 C& t3 s 挺过来的杨强身心强大了好多,很快他被提为白酒车间副班长。在车间繁重的劳动环境中,他渐渐和一线工人融成一片。老工人丰富而深厚的生产经验、工人间朴实而率真的感情滋补着他,杨强快速成长着——- Y1 V; k9 c+ l9 e1 y1 m5 n
2 P; @/ S4 L3 L: e |! e6 E8 v
老班长石教方擅长看酒花,单看酒从桶里流出来冒出的气泡,就能鉴定酒度,误差也仅在0.5度之间。这可是宝贵的经验财富,杨强丝毫不放过向他学习的机会,每天拿着瓢,将酒来回倒进倒出,按照老师傅的提示,先是从泡沫大小判断,琢磨的时间一长,他体会出了门道:如果酒泡有黄豆那么大,而且时间比较持久的话,这白酒就有60度。但如果泡沫很快消失的话,白洒可能只有48、49度……
# T$ s7 Y: Z- J# Q2 w/ O" T" X; p1 [2 f( S' x& o
从白酒车间的工作中,杨强学到了许多书本学不到的东西,他认为自己这一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了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简单地说,就是会做酒了。这对他而言,至关重要。: R- U* d1 F# J+ c
. j. E* N1 T, J ?

4 K/ V; h& N: i# G) [9 m3 k0 Z+ d+ a; V- y* ^2 Z C
每天品酒六七轮,整个舌头都麻了
2 \8 J P; x) U, ]" u0 J1 z w) ^2 q% S) w; I3 m: l e4 m0 K
1997年,杨强来到了配制车间。当年年底,正是酒类销售旺季,配制车间处于新产品调配高峰期,而当时的车间主任请假,没人能够代替他进行调配,公司生产计划被迫中止……技术没能上手的杨强见此情景,非常痛苦。那次停产事件深深刺激了杨强,也成了他日后奋发图强的原动力。3 R; p" Y4 x8 z! b" [
! t" b% n- W( G1 a) t; [0 _ 主任上班后,杨强便抓紧时机向他学习。品酒是门很微妙细致的学问,诸多环节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在工作时,杨强便耐心站在主任的后面,主任先品酒、他后品,他自己评酒后,再对照主任的评酒记录,进行有意识的调整。! c7 V& u3 @: h M5 o
& v% |% [8 ]% @' _8 q* Q! T6 O
2000年,杨强等人参加省级白酒评委评定考试。当时的考试内容书面只占25%,实践占75%,总之一句话:功夫在平时。从当年初开始,杨强业余一有时间就扎进了书本中和参加培训。
. [' r+ o5 W% t1 r$ N3 ~/ V3 v2 u* g9 n+ G) a [- I1 z% ^- o/ Z
品酒需要高度的敏感,现场的环境、器具、空气湿度、噪音等都有可能影响评判的客观性。在集中培训那段时间,杨强着重攻克香型鉴别、质量差和重复再现等技术难关,由于神经高度集中,不断受味觉和视觉等刺激,一天十多轮训练下来,他的整个舌头都麻了,吃饭没有一点感觉。
0 C+ }1 u, d0 V( J0 ?' Q) N" o5 I1 m9 x8 |" q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2000年4月份,杨强参加湖北省白酒评委评定考试,以综合得分前6名的优势顺利过关。同年9月份,他参加在贵阳举行的国家评委考试,一路顺风,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国家级白酒评委。# S! D! ~) j. i
6 `+ T1 x) u& w9 W! l
取得成绩的杨强并没有自满自足,而是继续扎根酿酒一线,坚持再忙也不离开实验室,再忙也要到车间看一看酿酒。
/ [7 `% V6 I, r1 Q6 l4 j6 Q* W# H' j1 v

- e; _$ [, `/ T
6 ?. W6 O i6 _) Z “酿酒工人博士”,践行新时代“工匠精神”
! @( \/ Z; v* `' S! e+ J7 B) {0 H$ l
多年来,杨强潜心钻研白酒、保健酒现代化制造技术。* o6 d* y# K0 h/ F7 w6 e* O
+ W7 C( V! m4 O7 l0 h 截至目前,杨强在劲牌公司主导和参与的各种创新项目达30余项,其中参与的《保健酒现代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的《中药复方保健酒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建设》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参与的《固态法小曲白酒机械化酿造工艺》项目、《保健酒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毛铺苦荞酒风味特征解析及其品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均获得“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的《酱香型白酒四化酿造工艺》获得“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s `/ m# |9 r2 X0 S$ T9 J
K1 e6 z7 ]. m
为公司捧回一个个大奖的同时,杨强又在母校相继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习深造,成为名副其实的“酿酒工人博士”。同时还参与起草《小曲固态法白酒》、《露酒和配制酒质量要求》、《白酒质量要求 第2部分:清香型白酒》等3项国家标准,参与编写《酿造学》、《清香类型白酒生产工艺集锦》、《中国酒曲制作技艺研究与应用》等3部著作,获得 9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中、英文专业论文22余篇。; \7 S/ d w. L( s. _7 ^8 ^
, W; f1 r1 X4 M' j: I* n 杨强不仅自身专业技术过硬,也高度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注重传帮带。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毫不保留地进行传授,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已经培养出果露酒、白酒国家评委29人,均成长为各岗位技术骨干。
s) K0 X5 w8 U7 \" p! o. s
- s& [( ^8 z: i% D- _+ n* v 近年来,杨强相继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白酒国家评委、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等。
1 M/ e) X. r a. T2 T4 b6 d1 M/ B w) v. \$ T
目前,杨强已担任劲牌有限公司副总裁、劲牌研究院院长,他带领公司380余名专职研发人员,践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推动着中国酒业迈向“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的更高层次,同时也推动着中药现代化提档升级。
) k7 x! }5 q5 W. y( A" M: X9 D( ?4 e+ Y7 N-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