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r+ z: X$ R+ i5 L$ M# x5 g9 l" V8 d/ N2 D3 \) R q% B$ c
2018年供应链金融站上风口,传统金融机构、核心厂商、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机构纷纷杀入,抢滩庞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这一轮供应链金融热潮中有两大趋势值得关注,一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及核心厂商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其背后各有考量和动机。二是各参与方通过科技手段降低核心企业门槛、解决信用多层穿透问题,甚至“去核心企业化”来破解“链”上难题。1 Z) n. }8 P7 D* }
1 i' T0 C; b8 T* B
1 V7 `7 ]2 w: z
) T" q' G) c9 h( C7 {; i2 t. m3 W' J
供应链金融风再起+ C# G0 q! Z4 t, M
1 F( z. l" o- F ; y2 z U: o0 D1 b( C7 a
' m; V* a# M9 I$ q: A2018年供应链金融站上风口,新老“选手”纷纷抢滩庞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各参与主体的动机不同,供应链金融的再度崛起,背后离不开政策驱动和庞大市场空间带来的吸引力。
8 f: L0 N' r2 W& v, [$ F5 x4 w' l
( L, x4 o1 ?( I6 c: e2 f8 t
* s, B5 H; \2 [! o
1 C4 T- d6 s( V4 q0 j4 ?0 i政策驱动发展* Y" t8 k. i8 M6 P4 {
% `, _+ W0 [: A6 e/ q: J+ \
) H2 U0 p# i' @, m7 b7 C+ v+ L
0 o- e" q& D$ V+ \/ s2017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培育100家左右的全球供应链领先企业。84号文被业内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监管明确提出支持供应链发展,并设定了数量指标,各方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 e- O$ C- T) h
2 ?* o5 w8 i$ E7 g4 F8 u
+ I1 s' n+ }; y0 j* I! n; @9 i' s. m2 ^4 b( f F
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庞大
+ v+ z2 d! X& C X, B: |1 @' k8 N' j2 p, ^
2 D y1 J/ P/ m- n/ `, W
& r: Z6 b1 b/ G' E$ ]# V' S除政策驱动外,供应链金融火爆背后不乏市场吸引力。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9月,我国工业类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14.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2017年底,我国工业类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达13.48万亿元,比2016年底同比增长8.5%。 截到止2017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14.42万亿元,受到监管政策影响,互联网金融C端业务受到冲击,B端金融发展有望爆发,预计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7.01万亿元。, I4 R, [0 p! L2 x4 O# D( B% u; x
. t3 @" _8 m R0 E- c' s' n5 Y# x 0 y. w" }/ _. O F9 c
( B3 \ t" w) V+ _4 _目前我国的海量中小企业未能得到金融资源的有效支持,国内贸易应收账款、存货以及预付账款规模合计接近110万亿,天量的贸易资产规模蕴藏的巨大金融价值未得到有效利用。
: M/ [1 ~) T# _2 K3 g) k- h3 c1 U- L; Q! x8 G2 U
% N* P+ [/ q/ O; E9 ]& @
$ q B4 ^2 [" D# L b X
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及核心厂商成为供应链金融浪潮主角 z+ C7 U" {9 i& O6 B1 b
; |5 S& @. y$ t- i. A
# t; \- `5 p! s5 ?- H: M
$ M- J1 }+ K4 I# |6 J0 V
今年核心企业搭建产融平台、进军供应链金融趋势最为明显,包括海尔、TCL、美的等大型核心企业都在抢滩这一市场。
2 d g6 T1 N c/ X% F4 y( F) g* Q% A6 \" T
, ?7 D$ l4 ? M
! c a% V* W0 z; O5 A/ V今年中小银行明显加大了供应链金融参与力度。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家政策鼓励,监管部门不断引导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二是供应链金融通过嵌入企业日常经营流程提供服务,可以确保贸易背景的真实和资金的用途,风险相对较小,银行还可借此实现基础客群的稳定获取,有些外资银行将其喻为“银行业务稳定器”;第三,无论是授信资金规模还是价格,中小型银行都难以满足核心企业直接授信的要求,但可通过满足大型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来拓宽、稳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空间。
5 ?/ A% ~2 @8 Z0 E# R( o# {0 I1 Y6 M
0 F# c- t& ]: P' F& g! b3 v5 ^" F+ R
破除“链”上难题 区块链技术来帮忙* [# ^, M; x* V$ k. x
3 ~4 ]' c& B K/ b: Q% E8 N* U; Q
- h$ X8 g; e6 u1 X" W: l
$ m9 }/ X4 \* E- k) e. o, E0 u B
以参与主体和增信模式来划分,目前供应链金融可以主要分为四大模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应收账款增信式、核心厂商的产业链增信式、电商平台的交易信息流增信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增信式。
7 t1 B2 f8 Z% T( b$ U3 L, a! ]' |( J3 L4 f+ R, u: V) L6 t9 u
' D! z. U8 ?- D4 H9 d, F( _
8 w/ T2 [( l( g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围绕核心企业展开,基于贸易真实背景(比如评估来自核心企业应收账款)为上下游企业放款,这种模式被业内称为“1+N”模式。
! D9 p/ J0 a) w- v8 h; b
) Q$ U1 c" R8 v" L9 L % z! `( g0 {4 r$ h A2 y' ~
. q" S9 j; |9 V' X) J# t/ K
这种做法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对银行来说,一般只有特大企业才能成为其核心企业,但不是所有银行都有这类客户资源;二是核心企业的信用传导是有限的,参与主体只能局限于服务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或经销商,难以触达其二级乃至N级需求。
8 Z+ C& D% V6 d6 `6 w Y5 Y* i/ |/ n2 E& E
4 y7 U3 `+ u, l2 M! a! ?# r
8 I8 B) M4 B1 B9 d2 p; `' F
从今年供应链金融发展情况看,一大新趋势是通过降低核心企业门槛、解决信用多层穿透问题,甚至“去核心企业化”来破除“链”上难题。* ^1 ?7 h% o8 u( s& v, W) G
) Z+ k$ i- B5 c c+ P9 J9 D# a( r
7 h6 w( C: U; g2 O3 ~2 V v/ ?
& T. W7 }% Q: e6 w+ S0 T借助新技术能够解决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推动供应链核心企业信用穿透多级,覆盖更多长尾端中小企业,将从根本上解决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Y; C: E* K, e3 g
) i+ b5 B) N6 f, c7 _+ p0 o
. T' R& I6 l" H2 y1 b$ T7 r( a! X' M
目前,已经有银行在“去核心企业化”上进行探索。平安银行正通过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及AI等技术升级供应链金融业务。如通过科技手段对特定供应链条进行穿透式分析,降低甚至取消对核心企业的信用依赖,通过强化贸易背景校验和借助对应风控模型,为供应链末梢的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 ~% G1 Z7 s* b& d6 I) R) l9 C3 g1 O1 n
. s* O3 D. J" j$ T! l; u5 @; h7 p' W5 u1 G( x
多元竞争格局逐渐成形
* `# x- x. D' w) F: K
" P6 p$ A1 ~7 p/ f4 J9 B$ B- s
, q, H( `, p' `* H# ?
- G- [9 h k3 S5 [; g }. u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关键在于商业模式和金融科技两个方面。商业模式方面,核心在于如何通过商业场景整合商户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商业资源,形成供应链金融的底层商业生态,实现对主体信用和货物的双重控制。金融科技方面,关键需要利用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去降低获客成本、运营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形成安全高效的供应链金融资产,例如区块链化的债权凭证或者智能仓储基础上的仓单质押等。# K; i; y! c N% c6 \7 \; i0 E; @$ B
9 F( {6 q- {$ U6 m 9 T" | X/ ^- s3 A5 h& h l2 r5 r$ y
7 ~& y1 p3 r9 b3 g' x6 b4 y; p核心企业的核心优势终归是产业经营,随着供应链金融业务往纵深开展,其资金体量和金融风控能力都会面临瓶颈。因此,核心企业和银行未来很可能会形成同生共赢的深度联盟合作机制。核心企业专注于自身生产经营优化,并定向开放产业链相关资源,而银行则负责专业风控技术的注入和资金资源的提供。6 O: I/ H3 ]8 \0 }; t" ?
/ N3 B! p x: U3 W) O% S . R8 }2 @+ y, X$ R% E! i* z8 m) `
5 w2 ?( `, r' O8 K互融云供应链金融系统开发经理表示,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提前做趋势预判,对所服务产业进行一个配置或者组合,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进行一个有效比例的调配,尽可能降低经济周期波动对资金安全产生的影响。我们会降低对这种稳定性较差的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并通过风控模型判别企业在生产链条中的风险。
4 D" M5 ?" e! E. p, O
' c/ a: Z/ O( H |& g供应链金融系统http://www.hurongsof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