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9-9-17 12:21 |
---|
签到天数: 98 天 [LV.6]常住居民II
|
3 f! w! g( }$ ~
近几年,消费已经成为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78.5%。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发展消费金融,目的就是将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起到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消费升级。报告预计,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级以上的规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I5 U* R8 `6 o2 B" f
0 \) T4 o/ v/ i" x % f) v, Z+ j8 B. m
! P! J1 i( i1 v
自2009年国家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开始,消费金融经历了2009至2012年的起步阶段;2013至2017年的发展阶段;2017年至今的规范阶段,市场参与主体也是不断丰富。研报从消费金融的市场环境剖析入手,解读了消费金融业务持续繁荣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条消费金融业务发展之道,即:合规经营、场景深度融合和加强风控能力建设。
/ N1 L% `. Y* a% ]) W' o; I
- P4 e* F9 b) J+ j7 ]* H6 l5 W 0 Y: W4 m- }. M- T3 L
5 I- N7 ^8 Z' Y+ u0 m 四大市场参与主体生存状态各异- K# v. Q3 `! E: |2 t0 i
8 P- x8 |% Y5 c5 v3 m; q, S
6 V* y9 g L( n6 i; T$ C4 G7 _+ n: f* r( f6 o( _" f% C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四大类: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分期平台。四大参与主体目前的生存状态,不尽相同。
* g) `0 x4 _% E/ V# A" k& N4 I9 n! F: p$ T) o( K$ \% G
) Y& c2 w9 G1 R; ^( V1 U# s
( ?! t# b% E. a2 T3 n' P 银行在发展消费信贷的抓手有四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提升发卡量,刺激客户增加消费交易和选择各类分期服务。第二方面,银行通过加强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建设,设计专属化产品,如针对居民消费集中的家装、旅游、留学等领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第三方面,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借助互联网流量以及大数据、生物识别、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金融科技利器,解决银行在获客和风控上的难点,升级客户的服务体验。第四方面,通过控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实现服务客群的下沉,提供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服务。# o5 ^" a$ H- D$ U7 _2 P
- B. G* e- R3 k5 M& I' C5 R& m
) A! \; Z% A- q. a% o) S
& J: u% P1 f+ |
消费金融公司则通过与众多商户开展广泛合作,开发了独具特色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但是,由于原则上“一省一家”以及对出资方资本及盈利要求,目前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仍十分有限。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在初期创立的时候,一般以能力建设为第一目标,包括合规能力、自主科技研发能力、多元融资能力、自主获客能力、风控能力等,在经历2年左右的投入期后,消费金融公司扭亏为盈的比例会提升。! D% O: J2 J3 A
$ n* z: C% U& \ / q' r `' e* I5 g8 d- V
2 j: X9 w- k' W& _' L' \ 电商平台自带的销售渠道,为消费金融提供了天然的场景。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电商平台有巨大的客户流量;再加上,由于平台已有效切入场景,更加贴近用户,消费者申请信贷更加方便、快捷;此外,客户在电商平台上留下的浏览、消费、地址等数据,有助于欺诈和信用风险的识别。
2 h* e' j% z# D) }# r% q
/ f7 Q" ?: U& i1 h) W% L: L" M
5 i& {3 c* D* w7 Q/ I/ V' o
3 p' G X+ t0 Z# V# S6 C 分期平台是消费金融领域市场参与者最多,竞争最激烈且提供的服务差异化最大的类别。与电商平台不同的是,分期平台往往是与场景方合作,代消费者将资金支付给商品服务的提供者,之后再由消费者分期向分期平台偿还。
6 h, k2 S, }$ f% q' d! ^* B/ T+ B3 Y+ ~! k, p4 c, V0 H; d* t
9 @ d6 r3 ]/ R8 S$ h3 C
: C3 \. T. _3 T. w) r. C5 r
目前,随着行业竞争逐渐向垂直领域渗透,各细分领域均出现了许多竞争者。研报称,整体来看,旅游、家装、农业等细分领域,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0 h: O" D. b: n# n! v0 U
, I9 K# ?1 U; m) q$ j v% [
r/ A, _3 l7 t+ M. g 从趋势来看,虽然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在居民存款中的占比总体上处于上升通道中,从2008年不到7%,增长到目前接近18%的水平,但相比消费信贷模式较为成熟的美国,我国消费金融渗透率(短期消费贷款/消费支出)仍处于较低水平,仅为美国的60%,市场潜力仍然很大。研报显示,2018年1月,用于衡量消费金融规模的短期消费贷款达到了7.04万亿,如按照未来每年短期贷款增速20%计算,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以上的规模,前景可期。
% @% M8 m- r, S7 w; S
! T: z5 {) B) E" R' e5 G: y
. f) Q7 W8 S7 k% D9 j+ c
1 U' V! }2 u2 X, u# G 三条通道助力 监管规范之下的消金未来
* {8 D! G% G9 `* P7 Q7 \: g$ G
: x+ e! D& N! Q$ V7 @/ H2 x 8 z/ L) c1 Z$ q7 O6 \( c8 B3 T- [
# g; P. ?6 ?, Q" i5 f$ k3 } 自2017年开始,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和监管政策的出台,让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将“合规”视为生命线。强监管对大型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业务也产生了影响,BATJ巨头呈现了去金融化的趋势。行业的加速洗牌,对于具有牌照优势、早已纳入正规监管体系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言,无疑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2018年上半年的年报数据,也证实了多家持牌消金已经抓住了这一有利因素迅速成长。5 b* C% W* h" K' y0 W) d0 h
1 ]! J- D/ j. U0 I1 _2 q, S# f 4 }& \7 ?& `& [5 C. W
* b! J( x* A" X
消费金融是以征信为基础的金融活动,但我国人行征信覆盖人群有限。根据《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止2016年9月,人行共有2,927家接入机构,收录自然人8.99亿,其中仅4.12亿人有信贷记录。由于消费金融客群的逐步下沉,传统的风控体系无法满足众多无人行征信人群的信贷需求。
1 ~/ ~: f5 o, b& z! T! G C
$ N* k4 a' w* h
- a2 L3 e- Q q1 Q% D4 V, S4 W3 K* u. M6 ]2 G
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风控云等技术为消费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客户在非金融场景下的行为轨迹,包括线上线下的购物行为、出行行为、社交行为等,以及客户在金融机构的申请行为,可以综合判断客户的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有效补充了传统基于人行征信报告判断风险的不足。( i ~0 o$ T( u, d
) J. K- p c: Y6 H# c5 B! f( X
9 q: }* g' v% W! t( ~, k; X: [3 m2 X3 f4 z/ e% [! Y# C8 x( [
在监管层“脱虚向实”的号召下,消费金融进一步走向场景化。真实消费场景中的资产相对比较优质,资金流向更加透明、可控,优质的获客场景及高度集中的用户聚集,有利于消费金融平台以较低成本批量获得较高质量用户,降低坏账风险。互融云小额贷款系统经理认为,在消费金融链条中,场景是离用户最近的地方,金融服务和科技只有真正下沉到场景中,才能更有效的触达普罗大众。
3 t4 X- p' u' t. a- _6 S2 ?小额贷款系统http://www.hurongsof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