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27812|回复: 0

[本地杂谈] 杂谈莆田壶山陵园里的年轻“娘子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5 12: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为莆田壶山陵园里的“娘子军”。陈文华  摄
  冷冷清清的公墓区,活跃着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女子,她们不怕“阴森”,默默守护着沉睡的灵魂。又是一年清明节,记者来到壶山陵园,探访这批墓区里的“娘子军”。
  公墓招聘无人问津  年轻女子前来坚守
  壶山陵园依山傍水,穿过古色古香的牌坊,一个孝道文化广场映入眼帘。广场上5米高的十二生肖石柱气势磅礴,2米高的二十四孝群雕栩栩如生。陵园总经理郑文棋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座融宗教文化、园林艺术、追思悼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生命纪念园。
  郑文棋说,他们董事长黄文武原在北京从事建材、矿产生意,期间曾在河北投资过陵园。2007年,黄文武积极响应莆田市委、市政府“民资回归”的号召,回莆投资兴业。他看到莆田公墓区没有绿化,缺乏配套,决定建一个像样的陵园。陵园建了,可他们遇到新难题。在人才市场和网站招聘都无人问津,好不容易有人应聘了司机,可一听有时候要上殡仪馆接人,立刻摇头不干。
  “现在墓区的员工大部分是经过熟人介绍前来的,难得的是,20名员工中,有一半是女工。她们大多是80后、90后青年,年纪最小的才19岁,都是莆田本地人。她们为两个世界的人服务,为逝者提供良好的安息地,让逝者亲人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郑文棋说。
  尽心尽力“照顾”逝者  真心真意抚慰生者
  “东汉时期的董永,家境贫困,父亲死了,他卖身预借钱安葬……”在孝道文化广场,陈丽贞向参观陵园的来宾介绍“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清明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前来陵园瞻仰,陈丽贞更忙了。
  陈丽贞是黄石镇人,是陵园首批招聘的员工,也是大家眼中的“元老”。她向记者坦言,其实她胆小,以往行走在乡间,看到坟墓都会害怕,看到附近有人家出殡,她会吓得关紧自家的门。此前,她听朋友说是在墓区上班,也坚决拒绝。后来,朋友动员她前来看看。不想,看过之后她决定留下了。这里富有人文气息,与她想象中荒凉、阴森、恐怖的坟墓不一样。现在,她独自一人走在墓群中,都不觉得害怕。
  “有些人远在外地,他们托我‘照顾亲人’,我把他们亲人的墓打扫得干净整洁,给墓前的花浇水,然后拍下照片,通过微信发给他们看。”陈丽贞说,她们还开通QQ与逝者亲人互动,尽最大努力,抚慰这些失去亲人的伤心人。
  莆田殡葬讲究传统礼仪,为了做好工作,她不断学习莆田殡葬民俗文化,还上网查找资料,向大家传播孝道文化。陈丽贞觉得,她每天都在做有意义的事,自己从事的是高尚的职业。
  每个墓都有个故事  每天接受生命教育
  寂静大山,裹着层层墓地,拾级而上,环绕座座坟墓。26岁的陈美双蹲在一座墓前,手执沾了红漆的毛笔,仔细书写墓碑上的字。得知记者来访,她停下手中的笔,开始讲起故事。
  “这座墓里的是个年轻女子,生前在北京工作,才华横溢还出过书,可惜红颜薄命,得了白血病不幸去世。在北京八宝山火化后,家人带着她的骨灰回乡安葬。她的丈夫在她的墓碑上刻了情诗,悼念亡妻。”陈美双说,当时墓区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落泪,说他们是现代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这里每个墓都有一个故事。”陈美双指着下方的一个墓说,这是位军人,快退伍时,看到一名女子在晾衣服时就要从楼上掉下,他救了女子,自己却坠楼身亡,牺牲时才22岁。
  陈美双是新度镇人,一年前来到壶山陵园上班。但这份“不吉利”的工作遭到家人的反对,也给她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朋友结婚,她只能尊重民俗,尽量不参加,有时甚至连搭个便车,人家都介意。尽管如此,陈美双还是坚持下来了。
  她说,在这里待久了,看尽死亡,对人生有了更深的参悟,人变得更豁达,更珍惜当下,她希望大家能对这份特殊的职业多一份理解。黄凌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注册-欢迎加入我们

x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