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000|回复: 0

[文化杂谈] 细聊兴化方氏家族进士:莆田方氏家族出132名进士 宋朝“学霸”方姓最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7 11: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很久先秦时期,方姓人活动于河南一带,默默无闻。直到西汉末年,他们逐渐东迁,在安徽形成望族。唐朝时,方姓人便已定居海外。他们的根,都在河南。宋代,福建莆田的方氏家族出了132个进士,成为各姓之冠。其中的28对“父子进士”,更是成为文坛佳话。方家的“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汉末外迁
  方姓源于北方,盛于南方
  方姓文化研究会的方为民说,方姓源于北方,盛于南方。先秦时期,方姓人活动在河南一带;西汉末,方姓族人东迁至安徽,逐渐形成望族。
  唐朝时,方姓人分布于中原、华东和江南各地;宋朝时期,方姓人则主要集中在福建一带,同时,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地,也是方姓人的聚居地。
  宋元之际,有方姓人为避乱迁至海南。方为民说,到明朝时,方姓的人口形成以浙江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格局。
  据公开数据显示,方姓人大约占了当代人口的0.36%,有400多万。目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河南两省,大约占方姓总人口的34%。其中,安徽为当代方姓第一大省,占方姓总人口的18.5%。
  远播海外
  韩国方氏的根也在河南
  禹州方氏研究会会长方留栓说,早在公元669年,应新罗国王邀请,大唐皇帝就派翰林学士、文化使者方智携带“六礼”和“九经”东渡朝鲜半岛。
  “韩国方氏根在河南”,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曾在百家讲坛中表示认同,他称,韩国著名的温阳方氏,就是从河南迁过去的。
  到韩国后,方智成了“香饽饽”。因受到韩国多位学者的劝导,方智选择定居韩国。相传,他后来娶了张氏为妻,后裔约有十万人。
  1986年,有媒体报道,来自韩国等地的方氏族人,专程赶到禹州方氏祠堂寻根拜祖。
  禹州方岗镇宣传干事刘艳红称,在2009年清明节前夕,韩国方氏代表团就曾出席“方氏总祠堂第二期扩建工程奠基典礼”;2012年7月,韩国温阳方氏宗亲会秘书长方丙健带领11人,专程到河南方岗镇祭祖。
  父子进士
  莆田方氏家族,出了132名进士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方姓名人242人,据统计,按名人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出国成榜样,迁至南方一样响当当。”方留栓很是自豪。
  在宋代,福建莆田虽偏居东南沿海一隅,但科甲鼎盛、名扬天下。有文献记载,最早迁入莆田的方姓人,在莆田科举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据统计,两宋319年间共举行了118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约39000人,其中福建籍进士7000多人,名列全国第一。而只有三个县的莆田,却有970多人考中进士。
  令人更意外的是,莆田方氏家族考中进士的有132人,为诸姓之冠。“28对父子进士、26对兄弟进士,让莆田的方氏成为文坛佳话。”钱文忠赞叹不已。宋朝莆田的方氏,个个是“学霸”。
  藏书万卷
  看“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莆田的方氏盛产“学霸”秘诀是什么?如果能一览宋朝时方略的万卷楼、方万的一经堂、方渐的富文阁等,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的方老师说,方略的万卷楼又称藏书楼,因藏书达5万卷以上,故有“白杜万卷藏书楼”之美誉。
  万卷楼是在宋天圣八年(1030年),由著名藏书家方峻在祖传藏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方峻曾孙方略时,藏书已扩充到1200箱。
  方老师说,后来,方略的弟弟方翥辞官回家,闭门18年读尽藏书,颇负盛名。
  据史料记载,南宋史学家郑樵著书立说时,曾多次到万卷楼借书,最终完成历史巨著通史,并与方翥成为好友。
  历史上,被“灭九族”并不鲜见,而被“灭十族”的,恐怕只有方孝孺。惨遭灭门之后,方孝孺是否留下直系后裔,一直是个谜。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03-2012 XMFISH.COM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GMT+8, 2025-4-29 20:43, Processed in 0.055887 second(s), 20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12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