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0|回复: 0

[职场杂谈]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助推物联网迈向新高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3 12: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T7 `: A4 m1 \
) n5 Q9 i1 I, Y1 N( Y8 {/ `, f( W
进入到21世纪以来,互联网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互联网络和互联网产品几乎无处不在,我们享受着“互联网+”各种应用带来的便利和高效廉价的信息服务。作为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也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物联网的本质还是互联网,只不过终端是呈现出各种服务形态的计算机设备或电子产品,如穿戴设备、环境监控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智能终端等,这是计算机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很多专家认为,物联网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加个性化、互动化的世界,是一轮新的信息技术革命。
$ C7 c% ]* I; I9 D# o1 P% E3 Z' O) f1 v* J. V" I0 Q

2 W. t1 ]: s/ j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物联网虽然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却远远没有融入我们的生活。现有的物联网不仅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相互割裂、互联困难,而且还存在时效性、整体性、完整性、兼容性、安全性和扩展性等诸多方面的缺陷,与成熟的互联网世界差距明显。同样是技术革命,为什么互联网发展的风生水起,而物联网则举步维艰呢?是因为物联网的实用价值名不副实、无法给我们带来实质性的便利吗?还是因为物联网技术不成熟,无法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显然都不是。; W* k1 }- K1 {  ]# _5 t

0 R  z3 J7 X+ n2 n( H, G3 n4 w% c6 j7 Z2 A6 s
  激励机制的不同,是物联网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互联网由无数个机构、公司、以及个人参与构建并运营维护。参与者贡献自己的网络资源,把自己的信息、内容发布到网络上,并分享其他参与者的信息和内容,获得比传统行业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优势。而物联网不同于互联网,网络参与者看不到参与贡献这样一个网络对自身带来的未来收益,也就没有组织和个人有动力参与网路建设与维护。因此物联网的发展一直显得迟滞和落后,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直到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物联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1 Y8 l' q! I8 I6 Y
. Q$ q6 _. L$ d; Q

) U+ C: {8 e) M' ^+ U  首先,数字货币作为激励机制的价值载体,结合区块链技术提供的信任服务,可鼓励物联网参与者,无论是设备制造商、行业平台服务商、还是网络运营商和消费者,主动的对整个物联网的构建和生态的运营做出贡献,并自动获得奖励和未来的预期收益。其次,数字货币作为价值传输载体,结合区块链提供的设备共享服务,可以使设备间的交易独立运行,支撑未来的新型价值流通场景。由此可见,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物联网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物联网迈向了新的高度。
/ @6 K0 l* Y% ~" e$ M
4 j- c: l+ V3 r) j  b1 C2 D" z
6 }) ~, ]3 z% }1 f0 F9 i8 \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物联网的发展愈加重视,多个国家已经将物联网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在我国,随着  “工业4.0”、“智能制造2025”等概念的风生水起,物联网已经从“概念阶段”跨步到了“稳步落地”,呈现出从琐碎化到系统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系统的构建,物联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虽然世界各国对数字货币的政策和监管力度不尽相同,但是对物联网的重视却是高度一致。而作为物联网激励机制的基础和内在发展的动力——数字货币,是物联网实现飞跃的关键因素。因此,互融云虚拟币交易系统小编认为,伴随着物联网带动的一轮新技术革命,数字货币未来的发展潜力无限广阔。
2 C; R* S/ D3 T$ r5 S/ C: a! d& e9 _: U
虚拟币交易系统http://www.hurongsoft.com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5-4 01:09, Processed in 0.060787 second(s), 21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