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 E) _. C8 R/ S5 k( V, z
继电器是一种根据外界输人的电信号,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电器。可以说它就是一个“开关”,而控制电路中电流依靠的就是继电器触点的“开”和“闭”。 + r0 a# E; l4 [; f2 Z W
% @) ~. ?% o0 F
继电器工作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红外线热成像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触点工作的好坏,因此很有必要对继电器的触点有所理解和认识,以便正确使用。 , ^0 M5 `/ C! D0 [
3 X% S) ?. `; z! V; \! x0 S4 c继电器触点的工作过程有:断开过程、断开状态、闭合过程、闭合状态,对其工作的要求就是能可靠的合、断。而触点能否可靠工作,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触点的接触电阻。再好的触点也不可能做到没有接触电阻,因此触点的接触电阻是客观存在的。
! @1 \' W. h8 k" H) k' v- T/ v# J7 H- B4 h6 u: D2 b' K
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存在,当电流通过闭合的触点时,由于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大就会消耗一定的功率(即I2Rj),这将使得触点的温度升高,如果电流较大,触点温度的升高,将会使触点材料发生软化、变形,导致接触电阻更大,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熔焊故障,使闭合的触点无法断开。 1 j4 R. x8 |) Z0 I9 L
4 m: ]$ O9 ^ `+ s7 z& r' `
接触电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膜电阻”,由于继电器的触点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总有灰尘、水汽、化学气体产生的化合物,都会黏附在触点上形成一层很薄的薄膜,这就是所谓的“膜电阻”;这样触点的导电性就很差了,严重时甚至不导电。这就是有时在使用现场见到的,某对继电器触点表面看上去虽然已闭合接触了,但它所控制的电路就是不通,或者是忽通忽断、忽好忽坏,既影响了所控电路的正常工作,还使查找故障点极困难。 5 [" z) J1 G" b( ]! y x# Q8 Y6 t
% f1 \' y" H9 ]) ?
影响继电器触点接触电阻的因素有:触点压力的大小,触点材料的选择及使用,触点结构的形式,触点的制造工艺,触点使用环境及日常维护程度等。对继电器用户而言,除正确选型外,还要保证继电器的使用环境符合要求。使继电器尽量避开水汽、灰尘、有害气体的侵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触点受污染,以保证接触电阻的稳定,从而提高触点的动作可靠性。
0 N* V- c& J( P. b. @+ u4 n2 l* u3 e& t' Y* p+ C6 y
继电器线圈未带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触点,称为“动合触点”,又叫“常开触点”;继电器线圈未带电时处于闭合状态的触点,称为“动断触点”,又叫“常闭触点”。一个动触点同时与一个静触点常闭而与另一个静触点常开,就称它们为“转换触点”。在同一个继电器中,可以具有一对或数对常开触点或常闭触点(两者也可同时具有),也可具有一组或数组转换触点。
% x3 A( I2 z) s0 |2 C% P8 a$ A! ?9 p
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电路的需要,又派生出了许多结构各异的继电器触点,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部分继电器触点如下图所示。常用电气符号及文字符号在其他文章中详细叙述。
& A4 ~" d( ~. H5 E3 M9 V6 |7 ]; @. ?1 \, @, \$ o. Y; V
对用于高海拔地区的继电器,还必须考虑其绝缘性和断流容量的变化,资料显示海拔每升高1000m绝缘水平就要降低10%,海拔增高时空气密度也下降了,所以还应考虑继电器的散热问题。 7 O2 f( K. V( F- f' @, ]
) B! L5 x& y4 U9 @1 }8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