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8|回复: 0

[职场杂谈] 挑鞋要看脚软硬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0-4-18 08:17
  • 签到天数: 164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9-2-19 18: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6 ~4 Z- h- p2 \# _5 f( J5 Y
    9 J6 p+ L$ G% d9 Z& q; e* I2 N/ s$ T$ W
    据报道,美国纽约市足科专家丹尼斯·夏福尔森博士表示,脚也分不同“型”,弄清自己的脚型,才能选到合适的鞋子。
    0 n/ `5 N) l2 G. m4 G
    . E# K' H( p) ]  {4 N* a1 b( ?  1.前软后硬型" E5 G$ s$ o2 \  _. ?
    $ A6 l: B& v1 y& z- }$ o& t# E
      这是最常见的脚型,后跟支撑力大,前脚掌减震效果好。这种脚型易脚跟疼,大脚趾和二脚趾下易长老茧,应该选择脚跟窄、前脚掌处宽的鞋子。
    * J/ c8 s7 V+ U& G9 Q& ~' y9 g7 y( O  y! ^( E+ ~
      2.前软后软型  H$ ~4 g3 W3 u$ d

    & ]4 p7 J# y0 P6 P# P  这种脚型缓冲作用好,但对身体的支撑力相对较弱。如果体重过高,容易导致扁平足;如果鞋跟内侧磨损严重,足弓内侧就容易起老茧,造成足弓不可逆性坍塌;脚部过累会导致脚踝力量削弱、膝盖磨损加大、胯部无力及背部凹陷。建议这类人选择鞋内有足弓支撑垫的鞋子,必要时应接受矫正治疗。5 a& x+ x; W% @( \  m0 w, t

    : V. a' a& {+ R) W. u7 j& F( ?  3.后硬前硬型
    0 ]7 S# E, J) B. t4 Y+ j. {2 s. x
    " W( `; F* s4 E) ]6 E  这种脚型的特点是足弓较高,即使脚部受力也几乎不会变形。脚部骨骼和韧带自然拉紧,支撑力较好,但是减震效果差。因此,膝盖、髋骨和下腰所受压力增大,容易导致关节炎、肌腱炎和脚踝扭伤,脚趾容易生老茧。这种脚型的人最好选择鞋帮高些、前脚掌较宽的鞋子,鞋垫及鞋底最好选柔软有弹性、减震好的。平时应多做些拉伸运动,有助于缓解脚部紧张的肌肉。! r6 K$ q  |& i( P( g+ k( w0 z

    , n0 z3 _% e0 B( i7 I5 @  4.后稳前稳型3 i3 n5 k. i, a/ v8 k# l+ _/ m! z

    ( B7 ]8 U" d) g. v& Z  这种脚型最稳定,也最接近“正常脚”,通常后跟磨损比脚趾磨损略大。但这种脚型的人也并非一点问题没有。鞋子过紧或者脚趾部位太低容易长鸡眼,应尽量避免穿尖头鞋以及高跟鞋。
    + Q4 k8 G: b  D& U" K1 j: B& s8 @! u* k4 h
      5.后平前平型
    ; \# E4 B$ u/ h) ^" K& h
    / g4 V3 f. h: ~0 _1 }- [5 y/ m  这种类型足部很难承受长时间负荷。否则脚部压力会上传至脚踝、膝盖、大腿、胯部和腰部。脚底容易长老茧、鸡眼,脚容易抽筋。这类人买鞋子时,最好选择底厚、垫软、相对宽松的。运动时,最好选择游泳或骑自行车,尽量避免在坚硬的路面上跑步。
    , q0 W/ t) y. n5 m  b  m7 k% l
    7 k- p5 y! b- D更多信息请进:真美诗joy&peace        http://brand.haibao.com/article/2482634.htm
    ( X- L1 I8 U5 S( B2 R+ P0 O' l$ J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9-13 04:08, Processed in 0.073195 second(s), 23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