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上世纪80年代,香港影视剧清一色紧身衬衫和喇叭裤,裤脚大到把鞋子全部遮住。上身的紧身衬衫,让人显得身体单薄,头发厚重,在那个年代,这种打扮叫时髦。
8 v0 {5 S2 z$ r
# u5 P/ x' U8 U( _ 再到90年代“三七分”流行,并不修身的西装,再到现在的韩版修身、小脚裤、锥子脸。时髦就是如此,一个东西流行久了,就会厌倦,设计师就会更新换代。
1 Y5 b0 ?, m. m1 D* F6 F2 G7 B# W' W# ~, B' h2 Y
网贷行业的论调,也有几分相似。从拓荒年代,到震惊全国的e租宝,再到2018年雷潮,各种论调不断进化流行,充斥P2P网贷行业。" k3 `) h5 I3 _0 x( f2 R
N; W- k: r- D+ p, ?, ?6 W5 J+ t
e租宝自融,其实与普通骗子差别不大。借助专业的营销手段,最大调动出借人贪婪的胃口,好赌的一面,以高息高利诱惑,吸引大批客户。今年P2P雷潮,有个平台和e租宝体量相当的联璧,手法相似得惊人。紧接着,又是一连串大小平台,规模之大,足可以载入人类金融史册。% {# d7 A3 R) t' N* V4 U( d- L" p8 F
: Y8 o, s* A' g6 F 从古至今,骗子得手的故事,无一不与人性贪婪有关,就是街头行骗,利用的也是这一特质。所以,社会在变,人性并没有变。
' f( e9 v, @6 X. I
6 q2 C, ?( e: A- `( h; X e租宝之后,“存管论”在业内兴起,加上监管明确,P2P平台必须接入银行存管,有效隔离出借人资金。监管出发点是好的,可以杜绝平台自融问题。但是,骗子无孔不入,简单地做个轮播图,告诉出借人,我们已经接入存管。甚至到现在,不少出借人,仍区分不出,平台接入的是否是真的银行存管。! t! l, W, }- r
R# @: C$ f9 P( g# i X/ T
存管论流行,不可避免的有出借人中招。自媒体、出借人大肆宣传,于是乎,存管雷出现,惊炸行业,存管论随之衰亡。. p+ s, A! a4 V( v; U
; p7 u* x# |8 h& J 正如时髦,喇叭裤被视为过时后,就有直筒裤上来代替。存管论不得人心,就轮到“背景论”。平台背景是否够硬,资本是否雄厚,是不是国资。背景论强调的是后台,也就是关系。 s( O+ u3 ~. |0 z" V' }
/ Y7 B$ m9 u8 {7 I 那一段时间,国资系、上市系、风投系如列王纷争。市面上冒出许多闻所未闻的国资企业,纷纷入股P2P平台。出借人唯背景论英雄,却不知道背后猫腻有这么多。国资可以买,上市可以买,风投可以买,钱办不到的事,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9 q1 G: F0 E0 u+ |0 W
. u9 t9 _* n' E! i8 P 不少出借人对P2P认识有限,根本不会做背景调查。直到几个被认为背景“强大”的平台开始跑路,出借人才清醒,背景论不适用。那不过是门面功夫,平台出事,不少“背景”纷纷甩锅,出借人欲哭无泪。- g- q W6 d" n; W) b
6 p" a) ]3 K0 x" S% _
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在网贷行业,表现得淋漓尽致。监管要求“去刚兑”,平台引入第三方担保、履约险。出借人拼命抓住有担保和履约险的平台,求的就是基本需求安全感。! o2 F# h1 d: q' H6 w% W
- P$ n9 K( x. t0 M' W1 o
今年雷潮后,出借人似乎懂事了,抛去各种背书和站台,平台仍是平台,市场有风险,出借需谨慎。其实,并不能说出借人变得理性,只是受雷潮影响,退出和离开的出借人越来越多,而剩下的出借人,大概就是从P2P诞生至今,真正了解“风险”二字的出借人。
4 ~4 F% P8 |( L; Z4 @
2 J/ S n8 |. B4 y) x4 m 他们不会跟风起哄,一点负面消息不足以让他们阵脚大乱。就跟生病了,他们会直接去医院,而不是通过百度查找。最近两个月,“头部平台论”开始流行,不管在哪个网站,提到P2P网贷,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头部平台”。
9 T) {9 I- ~5 B; p9 d
7 F8 p: D5 Z) e: Z7 \$ k 文末,提一点,第三方排名仅做了解之用,排名只是从交易量、年化率等各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并没有真正进入最核心的部分。交易量,仅是侧面,证明平台用户数量多。但别忘了,e租宝当年,用户也不少。6 T! n& o: Z1 Q& ]" }
' n9 Y g! K6 } a: }1 \ 平台选择如综合考试,需要综合对比。最关键的是真实。出借不是一项简单的事,不是随便找平台投钱,躺在床上等收钱。真有这么简单,也不会有“市场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i' s# J/ t/ c1 g9 x.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