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谷雨时节。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首期班的同学齐聚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参加以“谷雨?丽泽”为主题的自我发展工作坊。从戴上院徽的一刻起,每位同学都将卸下外界的华丽身份,回归初心,拥有了同一个身份: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学生。从肩并肩围坐在一起,就拥抱了一个共同的使命:博学金融,笃志天下。
1 f- F. w% Z' g2 {1 f3 O
7 `2 ^" X! j+ {# Z) M 9 I! G7 S8 ^. i
1 X7 ^8 H2 a: p+ h" f
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举办自我发展工作坊- E/ X3 _# {; r0 t+ l
9 W8 |& P8 ]3 I1 r. J 谷得雨而生;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正如本期工作坊的主题寓意,同学们运用形象的方式来感知、体验和发现自我,用新颖和赋予创意的视角探索和交流自我发展的途径与可能性,获取与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整体发展目标相关的必要准备。 o+ [# h5 d$ ~0 c
& x8 ?2 v- o: M1 C
工作坊中,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张纯信教授与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主任王燕老师分别致辞,向全体同学表示欢迎。
# A3 y0 r! g* O/ m' B
" h# S# y6 x4 Z" | f$ r 1 _1 {+ F" i X8 o+ Y
2 x" g0 B* l, y5 U
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首期班同学见面会
9 [6 Y+ x' M" t2 @ ?0 F9 w * e v! C5 ~4 Y& q" X
张纯信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的使命和愿景,以及对金融EMBA项目首期班同学们的期望:“值得做的事,都是不容易的。但我们要担负起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责任,要做就做难做之事。”. H; }, E+ |1 \7 L: w
# ~" `0 p5 A* |
王燕老师表示,同学们已经自愿选择加入这个温馨的大家庭,在未来两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每位同学、每位项目老师都是家庭成员之一,都将共建复旦大学“金融黄浦”这个家庭的形象、文化和荣耀。 s% `6 {: V7 m1 U: f; X6 _
7 ^: \5 }% |" }8 y% J C
工作坊中,同学们体验了用形象化的方式来定位“未知的自己”。无关姓名,无关职位抬头,大家敞开心扉,体会到彼此真实和生动的一面。
6 {/ v8 N4 a. R ; s. m6 B- _2 ]
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进一步廓清了“发展”对当下的自己的意义。发乎真诚,才能至真。或是自我对话,或是集体讨论,都是关于成长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一旦种下,必定可以期待在时间中酝酿生长。
6 W) {' ~/ s# Q
$ d2 x& `) U1 \; i5 N# ` 工作坊中,同学们在“时间和象限”的“旅行”中反思了动态发展的自己,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向未来的自己提问。正如张纯信教授所指出的,放下身段,才能解决问题。而大声说出自己的问题,是放下身段的第一步。
4 H! S. P9 `; Y) I+ o# m, |- P 6 A1 Q! d- B5 C/ ]1 T
谷得雨而生,那么人需要什么得以生长呢?—— 君子以朋友讲习,互相切磋,互相滋益,并以此为幸福。自我发展是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的学生培养发展理念的重要目标和组成部分。每一位同学的投入与真诚,也成为对彼此的滋养。大家立志“互为彼此的土壤”,从而继续成长。
/ k( T" n, D6 t& |1 V, |9 `
i1 Q6 t' n) h# c: ^* M# ] 复旦大学金融EMBA项目学生的平均管理经验在10年以上,50%以上拥有硕士以上学历,金融行业高管与实体企业高管各占一半。复旦大学以她在金融界的广泛影响力,将这群精英吸引、汇聚在一起。未来两年,相交、相知、相托。愿有岁月同回首,愿有前程可共赴。: C- [; ~- T5 _ N3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