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 m& j0 {3 G+ }( F 可以这么直接的说莆田话方言确实是不好了解和难以理解,究其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使用的人口少(常用只有三百多万人)。 二是:只靠遗传,父母和周围乡邻的指导和互动使用。 三是:大量的人员外出,接受普通话教育和外地语言的影响,要想了解和理解莆仙方言,需要从古语和古文上入手;相当一部份在字典和词典上是查不出来;可在古籍、戏剧剧本、古小说演义等等上寻找。
2 E P8 O/ G h. E 成房:莆仙话结婚叫“成房”;(音译:成郎),其源也古。例子:《拍案惊奇》二刻卷三十五:湖广又有承天府景凌县一个人家,有姑嫂二人,姑未嫁出,嫂也未成房。尚多是女子,共居一个小楼上。" ?6 W" O, `" f# Z0 k
小姑:莆仙方言丈夫之妹叫“小姑”。古乐府《焦仲卿妻》: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1 D/ k$ N( O: e `+ q2 q' S 助:莆仙话把筷子叫“助”(也写作箸);这是古时的叫法。莆田方言:助(筷子)读音是方言音同:冶。例子:《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九:上(唐宣宗)曰“朕近与此女子会食,对朕辄折匕助。性情如是,岂可为士大夫妻!”
0 a7 V* @# W8 b# V 搽黑脸:一般“黑脸”,指无情无面、铁面无私或拉下脸面。“红脸”指充好人,堆笑脸。“搽黑脸”:在莆仙话里有受羞辱、被小看或怠慢;有时主人自谦礼数不周、招待不好,也说“搽黑脸了”。此话元代已有,例子:元曲远《丽堂春》第二折:(李圭云)“恰才我翡翠珠衣输与他了。我如今再打一会,若输了,抹一个黑脸。(正未云)我待不和你打。你输了我忍不得这口气,抖着我便输了可,他们怎敢抹我个黑脸再和我打。” F! _+ {/ U u2 T4 K: h( B
折手骨:莆田人常说的“折手骨”:指得不是手、或手里的骨节,而是指“面子”使用,此方音在莆仙戏的古剧本里经常使用。所谓的“折手骨”是:丢面子或没有面子。
2 t( l" |, G9 c& p6 j% O5 ?1 K 口要口惠:莆田方言的常用词,本词带有语气音。例子:莆仙戏古剧本《春江》里:(旦白:船婆,船摇江边乞瓦落船。注解:船婆,船摇来江边、让我上船)。(船婆白:喏,口要口惠。注:喏,好吧;或:喏,可以。)接下动作应是船婆摇船靠岸。7 l% c* d% R9 u
莆仙戏常用的“姐”为何意?在莆仙境内,“姐”是对母亲的另一种称呼。例子:《瑞兰走雨》里:(旦白:咳!姐吓,仔届只期间、死何足道。注解:咳!母亲呀,女儿到此期间、死也无所谓。)旦角名叫王瑞兰,母亲是张氏;儿子、女儿在莆仙戏中写“仔”,是子女的意思。, X/ Z$ a/ o5 k8 H& F. j6 J( B- x
莆仙方言“达埔人”与“小娘人”是何意思?莆田人的特有称谓:“达埔人”为男人。“小娘人”为女人;或有方言“婶娘仔”为小女孩,“后生仔”为男少年、男年轻人。例子:莆仙戏古剧本《胭脂铺》中:(旦白:是达埔人、是小娘人呢?注解:旦白:此处就是王玉英问郭华,王玉英(旦角)说(问):是男人、还是女人呢?本文作者:林金魁
. A4 o+ A) c2 q, m& `0 y+ D6 p
/ y* {* v8 W9 _8 B: X
" Q, j" M; L" f& F8 i5 W# G8 ^( f6 t5 K$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