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汤池铁城 于 2019-5-7 16:10 编辑 ; p" U) M/ j0 u& ] |- _; T$ q
3 q1 P4 a6 e. s N+ Y. |
1、圈层标识 通常而言,每个人朋友圈里流传的信息可以划分为两类:一般的和专属的。后者可以代表一种"职业标识",它体现了极强的、排他的专业度。事实上,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更专业的内容可能会更强烈地被共享,因为这些内容能提醒人们自己所属的群体,以此来划分哪些是自己圈里的人,哪些是门外汉。最重要的是:这种压力会迫使人们转发这些信息! 比如,最近在我们Social圈子里广为流传的文章:《我们做Social为什么这么痛苦?》 2、积蓄了高唤醒度的情绪 人是情感性动物。"情感共鸣"、"情绪感染"等,都在描述着一种情绪的共享性。在写微信公众号文章时,不少公司总是陷入喋喋不休推广自己产品、不能自拔的坑里,却从没认真想想:有什么方法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投入?我们更需要关心消费者的感觉--一种潜在的、能影响他们行动的情感。 什么样的情感能主动让大家扩散呢?根据《疯传》一书,我们可以将情感分为:高唤醒度情感和低唤醒度情感。你可以把消费者想象成昏昏欲睡的人(事实上,他们在看那些无聊的推广文章时,真是呵欠连天),这时,公司要注入什么"情感强心针",唤醒他们的情绪力量? 高唤醒度情感有哪些呢?从积极情绪的角度而言:敬畏感、娱乐感等。消极情绪则有:愤怒等。低唤醒度情感呢?积极情绪有:满足。消极情绪有: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