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43273|回复: 0

[文化] 中国《妈祖信俗》列入非遗名录的决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5 11: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妈祖,究竟出生在莆田什么地方,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妈祖出生在湄洲屿(即湄洲岛);另一种说法是妈祖诞生在湄洲湾畔的港里村(即贤良港)。
) J2 e0 L# I8 n5 b+ K: g5 ~! l
/ d  {1 T, F3 z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1 ?! t: R5 n8 K5 ~7 k6 |7 v' t
  第四次会议关于《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决议
+ y3 {' k* N: P  第4.COM 13.18号决议
, s& Y+ g9 S$ n+ h7 c. v% r  1.记录:中国提名的《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该申遗对象简介如下:
0 `0 O3 o' P" P3 V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航海保护神,妈祖是该信俗的核心,包括口头传统、宗教仪式以及民间习俗,遍布中国的沿海地区。妈祖诞生和成长在公元10世纪的湄洲岛,她致力于帮助她的同胞乡亲,并且因为试图营救海难中的幸存者而献身。湄洲渔民为纪念这位好姑娘,在岛上建庙并奉为海神。每年都会有两次正规的庙会来纪念妈祖,届时当地居民、农民和渔夫此时都会暂时放下他们的工作,并祭献海洋动物供奉妈祖像,表演各式祭祀舞蹈和其他演出。在全球5000座妈祖庙和私人家中,其他各类小一些规模的祭祀仪式也全年不停歇地进行着。 这些祭祀活动中包括到湄洲祖庙谒祖、分神、供献鲜花,燃蜡烛、香火和放鞭炮。晚上的时候居民会提着“妈祖灯笼”游行。信奉者们向妈祖求子、求平安、求解决困难的办法、求幸福。对妈祖的信仰和纪念已经深深融入沿海地区中国人以及他们后裔的生活,成为了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融洽以及该信俗的社会团体身份认同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纽带。
5 R" W! I% Q6 ]3 W0 e" y& J1 L  2.决定: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认为,《妈祖信俗》符合被列入名录的条件,其中包括:) z: A0 ]- Z% o+ q! z) e
  条件1:《妈祖信俗》被不同社会团体认可为身份认同以及连贯性的一个符号,并且数个世纪以来代代相传。9 \7 a! x+ R, |( J3 r
  条件2:将《妈祖信俗》纳入名录将促进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受瞩目度,并且提高其国际层面的受关注度,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_3 J' G4 w, k. B, m  w
  条件3: 该申遗活动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现行的、计划中的措施,以确保申遗活动的切实可行性和成功概率,例如调查研究、提高关注度并建立一个保护组织,从而展示了多方对于保护申遗对象的重视和努力。2 K# t0 p6 q2 t
  条件 4:本次申遗活动是由社会团体组织、乡村的委员会和各个妈祖庙首先发起的,他们通过提供相关的文献和文化遗产、审查提名文件的内容、接受采访以及规划保护措施等行为参与了申遗的过程;他们表现出对申遗对象自发的、事先获知、重视的同意态度。) `% V3 e/ {6 b& c3 m; t
  条件5:该申遗对象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的直接监管。; ]5 S5 k1 H2 d9 V6 `5 B$ J
  3.列入:将《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5 p) S, o4 K8 H1 ^
; K. e, Z5 m& q
  最早的史料都记载妈祖诞生于湄洲岛
  郑清源
  妈祖,究竟出生在莆田什么地方,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妈祖出生在湄洲屿(即湄洲岛);另一种说法是妈祖诞生在湄洲湾畔的港里村(即贤良港)。两种说法到底哪种可信呢?请听下面的分析。
* S' H2 G" i. \  \1 w$ S  妈祖出生于湄洲屿的理由确实充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r0 Q, Z$ f. R/ A
  1、最早的史料都记载妈祖生于湄洲屿。据现有已知的66条史料记载表明,最早的史料记载都一致确认妈祖生于莆田县湄洲屿。宋时期的史料都记载妈祖乃湄洲人氏。如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中说妈祖“姓林氏,湄洲屿人。”这篇庙记可以说是迄今年代最早、记载最详细的妈祖史料。
. T: b- w7 ^1 ?+ h& P1 K  宋嘉定二年(1209),李俊甫《莆阳比事》中说妈祖为“湄洲神女林氏。”宋绍定三年(1230),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中称:“神莆阳湄洲林氏女。”宋宝礻右五年(1257),黄岩孙《仙溪志》中说,顺济庙,神“本湄洲林氏女”。宋开庆元年(1259)李丑父《灵惠妃庙记》中云:“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宋刘克庄在《白湖庙》诗中提到“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
2 `8 I0 F5 r* ~% C: t* I  据宋代的6条记述,从宋绍兴二十年(1150)廖鹏飞的庙记到宋开庆元年(1259)李丑父的庙记,前后长达109年,所记载的都说妈祖的出生地在湄洲。以上记载距妈祖时代不远,不会有误。
% s( T$ z( M2 I6 r. f8 ^% l  元代的4条记载也是如此,如元黄渊在《黄四如文集》的《圣墩顺济庙新建蕃厘殿记》中写道:“按旧记,妃族林氏,湄洲故家有祠,即姑射神人之处子也。”所谓“故家”即老家,也说明妈祖生于湄洲屿。
) s  c- Z& s+ s- `% e5 s" i  查明、清两朝的56条记载,除清乾隆1778年林清标编撰的《敕封天后志序》一条外,55条记载认为妈祖出生地在湄洲。明阳思谦《泉州府志》中说:“天妃之神,本姓林,世居莆阳之湄洲屿。”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天妃庙》中记载:“在新安里鱼希江湄洲屿上,其神即弘仁普济天妃,今庙盖其故居也。”明周瑛在《兴化府志.户纪.湄洲屿》中说:“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吕一静《八闽通志》:“天妃之神,本姓林,世居莆阳之湄洲屿。”张燮《东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4 w' [- T+ P2 j8 v+ U8 U, F
  清郁永河在《天妃神》中说“相传神为莆田邑湄洲东螺村林氏女。”清刘有成《天后庙序》写着:“神,林女也。世居湄岛。”清杨浚《湄洲屿志略》载:“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王礼《台湾县志》:“产后于莆田之湄洲屿。”8 _/ v# P3 Z3 a" e/ p6 U
  说妈祖出生于贤良港(即今秀屿区山亭乡港里村),主要是根据清乾隆年间(1778)惠安县儒学教谕林清标所编辑的《敕封天后志》。查林清标《敕封天后志》的天妃本传,全文都是照抄明末湄洲天后宫住持僧照乘编撰的《天妃显圣录》中的本传而写的,不同的是前者记载妈祖的曾祖保吉公是“弃官而归,隐于莆之湄洲屿”,而后者将其改为曾祖保吉公是“弃官隐于海滨贤良港”。在《湄屿飞升》一节中,两书内容亦完全相同,《天妃诞降本传》中是写“妃遂径上湄峰最高处”,而林清标在《敕封天后志》中改成“妃遂渡海径上湄峰最高处”。 清人林清标篡改前人照乘和尚的记述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现在居然有人还以此“渡海”上湄峰二字为由,就认定妈祖故居在贤良港,显然破绽太明显了,是经不起推敲的。
+ T6 J' \3 |# D4 \0 b  2、湄洲岛遗存妈祖原籍地的古代石刻和明代石碑。至今在湄洲岛东蔡村石后自然村(原名东螺村、上林村,现存上林宫和保留观音殿、妈祖故居遗址)的村北石崖上遗存着“天妃故里”的古代石刻和明末照乘和尚立的“天妃祖迹,地名上林”石碑。这是证明妈祖出生在湄洲岛的重要实证。+ \# B* B% P! E# V4 n+ ^2 }
  3、港里的一口“龙井”与妈祖的“窥井得符”传说年代不符。天后祖祠附近有一口宋代建造的古井,井边刻着“咸淳丙寅(1266)八月庚辰石匠游进”12个字。有人认为这就是妈祖“照妆于井”、“窥井得符”的古井。但妈祖诞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殁于宋雍熙四年(987),石匠游进造井是在妈祖去世239年之后的1266年,显然该井与妈祖少时能“照妆于井”、“窥井得符”的年份不符。特别是“窥井得符”的传说,最早出现在明末照乘和尚刊印的《天妃显圣录》里。该书第一次提到:“妃少时,与群女闲游,照妆于井中,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只,拥井而上……,妃受之不疑,……自此,符咒径可避邪,法力日见玄通,常在室中神游方外,谈吉凶祸福,靡不奇中。” 明末以前没有这一传说的记载。这一事实表明,有关妈祖“窥井得符”的传说,是明末才出现的,贤良港保存下来的宋代水井与妈祖没有关系,当然不能佐证妈祖生于贤良港。3 ?: E5 b9 d4 {0 }7 b4 {5 S
  4、以女性作为祖先建祠与中国封建传统观念不符。将妈祖作为林氏宗族的祖先,以妈祖祠代替宗族祠堂,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不相符。中国封建社会讲究父系血统继承制,应该父传子,子传孙,作为父系宗族祖先者皆为男始祖,不可能是女祖先,特别是妈祖又未出嫁,怎么能当娘家的祖先呢?这一点当然不能成立。
7 n) c. b* e4 ~  z8 t0 c/ u1 {, j  5、湄洲岛的妈祖族裔是在明清两朝奉旨迁往港里的。明正统九年(1444)修编的《莆田南渚林氏宗谱》对妈祖的故居是这样记载的:“妃父侨居湄洲屿,为署都巡检时也。妃生于屿上,土尽渥丹。兄镇,子孙衍屿上。妃之基舍、祖庙犹存。洪武初,诏迁过岸,今新安里贤良港后林是其后也。” 据明弘治周瑛、黄仲昭《兴化府志》记载:湄洲屿“自宋元以来,居民甚多。洪武初,以勾引蕃寇遗祸地方,宋备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岛屿遂虚。” 据此两条史料记载,贤良港林姓居民系从湄洲屿迁过去的。
8 }1 u" D, r$ a4 b$ S  自明洪武初年内迁起,湄洲岛妈祖娘家的一支后裔便在与湄洲一水之隔的贤良港定居。贤良港有座堂皇的所谓“天后祖祠”,据当地人说该祠创建于宋代,但现尚无史料可考,仅知明永乐十九年(1421)记载祠圮,地方官奏闻朝廷钦命太监到港里整修致祭。此时已是湄洲林氏居民迁居贤良港几十年之后。该祠内现存的两块石碑,一为“历代褒封徽号”碑刻,一为《重建天后祠祀》石碑,重建碑仅记载清乾隆年间(1785)重建该祠的经过,并没有提到原祠的建筑年代。# u: h0 I- @, w7 ]3 ^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从明朝起朝廷才允许百姓建家庙,也就是建宗祠,允许将分散供奉在各个家庭厅堂后部神龛的祖先牌位,移到新建的家族宗祠里。湄洲岛迁至港里的该支妈祖族裔在明朝便就地建了一个“林氏宗祠”,供奉祖先。后因妈祖的影响扩大和便于朝拜妈祖,将“林氏宗祠”改为 “天后祖祠”。这一做法与沿海渔民在驻地和华人华侨在侨居国建妈祖庙拜妈祖的道理是一样的。0 ~: x- g# X7 `/ w2 v
  后明朝廷解除海禁,迁出的湄洲居民又陆续回到岛上生活,人数渐多。满人入关后,郑成功以海岛和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为基地,组织反清复明。在清顺治年间,清廷又实行禁海政策,下旨沿海和海岛的居民全部内迁30华里,湄洲岛和贤良港(港里村)的居民又被迁到涵江等地。清康熙年间,迁往各地的部分湄洲林氏族裔又分别迁回湄洲岛或贤良港。由于历史上的两次海禁而产生的湄洲岛居民先后迁至港里和涵江等地,过去迁居贤良港的湄洲妈祖族裔后辈逐渐淡忘了故乡在湄洲的记忆,误认为妈祖与他们一样出生在贤良港。
1 F: N8 @) @& Y  1992年10月4日,贤良港“天后祖祠”通过邮电部门发行的《1992—12〈妈祖〉》特种邮票纪念封的背面说明中也承认:“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初,湄洲全岛居民内迁,妈祖娘家的一支后裔便在与湄洲一水之隔的贤良港定居,并建一座‘祖祠’。” 从林祖良编辑的《妈祖》画册和港里人那里可以了解,就在二十世纪末,贤良港的部分妇女穿着打扮与湄洲女还是一样的,这也是证明迁到港里的湄洲林氏后裔仍然保留湄洲民俗的一个实证。
- d- R. `" Z/ m  @; K8 ]  综上所述,妈祖的曾祖父林保吉在五代时弃官隐居于湄洲岛东蔡村上林自然村,后生子林孚。林孚生子林愿,字惟悫。林惟悫,担任湄洲都巡检,妻王氏,生一个男孩名叫洪毅,生6个女孩,最小的名叫林默,也就是妈祖。林孚、林愿和妈祖三代均出生在湄洲屿。妈祖宋建隆元年(960)生于湄洲岛,宋雍熙四年(987)也是在湄洲岛仙逝。2009年9月30日,由全世界112国家加入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决定将中国政府提名并写明妈祖诞生和升天在湄洲岛的《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因此,湄洲岛是妈祖的诞生地和祖庙所在地。
* l6 u6 u' o) M( J  附:《妈祖出生地史料辑览》
" K$ L; n1 |: p5 C, |& y  妈祖出生地史料辑览, t  s! z/ {' e0 a
  ■宋代(共6条,全部记载妈祖诞生在湄洲岛):! L3 ?/ a( u2 V
  ●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1150):“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即殁,众为立庙于本屿。”“神女生于湄洲,至显灵迹,实自此墩始。”(载《白塘李氏族谱?忠部》)
9 G( ^5 o' J3 b" v* ?; @  ●李俊甫《莆阳比事神女护使》(1209):“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莆阳比事》卷七)
! |0 J- x/ N  Y  ]# w0 E  ●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1230):“神莆阳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载宋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三): z! ]+ m0 r) U2 @
  ●刘克庄《白湖庙诗》(1252):“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载《后村大全集》卷四十九)
% r  I1 F+ x; g+ E4 Y  ●黄岩孙《仙溪志?三妃庙》(1257):“顺济庙,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祠之。”(载宋宝礻右《仙溪志》卷三). ?7 z! |% ~  H2 d1 O
  ●李丑父《灵惠妃庙记》(1259):“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洲,洲之土皆紫色。或曰:必出异人。”(载元至顺《镇江志》卷八)
8 A7 g5 w( C5 c& ]- y  ■元代(共4条,全部记载妈祖诞生在湄洲岛):0 n# X/ D" v3 f* z2 P( N5 m
  ●黄渊《圣墩顺济祖庙新建蕃厘殿记》(1303):“按旧记,妃族林氏,湄洲故家有祠,即姑射神人之处子也。”(载元《黄四如文集》卷一)/ E, _) }/ w! d/ m6 b9 p) ^
  ●黄向《天妃庙迎送神》(1327):“天妃者,兴化军莆田县湄洲林氏女。”(载明?李诩《绩吴郡志》卷下)
/ R$ G! v, D, U5 m. X, w3 |5 H- V0 S  ●倪中《天妃庙记》(1529前后):“神姓林,世居莆田湄洲屿。”(明《八闽通志?弘仁普济天妃宫》引录)
- A* {; O3 {, D5 s  ●元文宗《御祭文》(1329):“惟乾坤英淑之气,郁积扶舆,以笃生大圣,炳灵于湄洲。”(载《天妃显圣录》)# w0 d6 A5 c9 q; I; \, S9 R, o
  ■明代(共22条,全部记载妈祖诞生在湄洲岛):" T% Y4 Q# w$ L' C4 W6 g7 P
  ●张翥《圣妃灵着录》(1409前):“妃莆田人,都巡检林愿公第六女,母王氏,于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生妃于湄后林之地。”(明正德《琼台志》卷二引录)
" H- Z; i: r, M: b, f  ●《南渚林氏族谱?灵女》(1444):“一本妃父侨居湄洲屿,为署都巡检日也。妃生屿上,土尽渥丹。兄镇,子孙衍屿上,妃之舍基、祖庙犹存。明洪武初年,诏迁过岸,今新安里贤良港后林是其后也。”(载明正统九年修,清雍正元年重抄《南渚林氏族谱》)3 e) |- G3 X, v
  ●黄仲昭《八闽通志?天妃庙》(1491):“在新安里鱼希 江湄洲屿上,其神即弘仁普济天妃,今庙盖其故居也。”(载明弘治《八闽通志》卷六十)2 [! J6 ~' Q- \2 ~9 U6 o
  ●周瑛《兴化府志?户纪?湄洲屿》(1503):“宋元以来,居民甚多,洪武初,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守备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岛屿遂虚。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载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七)- D/ u  w- s- y2 B4 M
  ●张文海《增城县志?天妃庙》(1538):“天妃……世传湄洲林氏女子。”(载明嘉靖《增城县志》)' U( A( A% B) c3 @
  ●陈让《天妃宫》(1542):“神姓林,世居莆阳湄洲屿,巡检林愿第六女也。”(载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十), a' d5 O* T9 `0 J0 R6 C! d
  ●朱氵制《天妃辩》(1534):“宋元间,吾莆海上黄螺港林氏之女,及笄蹈海而卒。”(载明朱氵制《天马山房遗稿》卷六)
1 D+ G) g$ e; S& @5 E  ●黄光升《天妃宫》(1567);“神居莆阳之湄洲屿,都巡检愿之季女也。”(载明隆庆《泉州府志》)4 L3 h  m  b2 y3 i7 C" L, C, y7 o
  ●康大和《湄洲屿》(1574):“在大海中林氏灵女号天妃者生于其上。”又《天妃》:“天妃之神本姓林,世居莆阳之湄洲屿。”(载明万历《兴化府志》)
# E# g$ p" \. `4 U6 B( n  ●陈王官《灵慈庙》(1591):“神姓林,世居兴化府莆田县之湄洲,闽王审知统军兵马使林愿第六女也。”(载明万历《宁德县志》卷三)- `* c$ m- `8 h" I7 o4 E
  ●黄凤翔《天妃宫》(1612):“神本姓林,世居莆阳之湄洲屿。”(载万历《泉州府志》)* s$ Q, R& I2 N5 k
  ●周婴《湄洲天妃宫碑》(1614):“天妃者,湄洲山中之神女也,姓林氏。”(载《远游篇》卷九)
  M( l( A" y! ~6 ~& o  ●林尧俞《湄洲屿》(1615):“一名鱼希江……在大海中,与琉球相望。天妃庙在焉。洪武、永乐中两加封,香火甚三蹙。庙其故居地也。”(载明万历《兴化府志》)
. N' q2 B) ~- m" e2 c6 y  ●何乔远《闽书?方域志?湄洲屿》(1616):“一名鱼希江,在大海中,与琉球相望,顺济圣妃庙在焉。妃姓林,唐闽王时统军兵马使愿之女上人也。始生而地变紫,幼通悟秘法……人呼神女。”(载《闽书》卷二十四)
& f6 Z2 s: c& g5 P+ u* F8 ~, p* b  ●张燮《东西洋考?舟师考勤?祭祀》(1618):“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时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载《东西洋考》卷九)
+ v4 m) J( ~" I7 n0 C0 e* H  ●林登名《莆舆纪胜?湄洲屿》:“天妃,都巡检林愿第六女,母王氏,世居莆之湄洲屿。”(载《莆舆纪胜》卷六); M& d1 K! Z+ F( z2 j$ r
  ●林尧俞《天妃显圣录序》(1626):“吾莆之外有湄洲,屹大海中一孤屿也。浩浩茫茫,吞吐日月,山崒口以浮青,石嵯峨而映紫,而天妃薰修于其间,岂非山川之精华所发越乎!”(载《天妃显圣录》)
( r! M; t6 [% E  ●伍瑞隆《重建大榄天妃庙碑记》(1630):“天妃本莆田之湄洲人,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载光绪《香山县志》卷六)
( d1 @8 X( [8 o2 \  ●林兰友《天妃显圣录序》(1644前后):“迨余寓湄岛,披阅《天妃世谱》,考其所载,如神披符录、现身救世诸事,皆历历不巫。”(载《天妃显圣录》)% B6 F  h. ^' j, e$ B5 b
  ●林嵋《天妃显圣录》(1644前后):“天妃为都巡检惟悫公六女,学道莆之湄洲。方其生也,地变而紫,香绕于室。”(载《天妃显圣录》)5 g  z! q! a5 u: i
  ●张煌言《登湄洲岛谒天妃宫》(1653):“苍茫一曲带烟霞,闻说飞仙驻此家。”(载《张苍水集》)9 P) y3 X8 P( A
  ●林孚远《赛天妃》(1653):“季春下浣水南头,纷纷征鼓赛湄洲。天妃降生在此地,相传灵迹无时休。”(载《钓璜堂荐稿》卷六)
. Y: @) K: x: S; `7 f: ?0 L8 ~  ■清代(共34'条,其中33条记载妈祖诞生在湄洲岛,只有1778年林清标的《敕封天后志序》中一条记载妈祖诞生在贤良港):
) a# O( S% w) u5 }0 E# L  ●无名氏《崇武天妃宫记》(1655):“其神姓林,世居兴化府莆阳之湄洲屿,传曰黄泥港,父林愿,天妃其第六女也。”(载《崇武所城志?庙祀》)
5 [1 r) x* j/ d+ f/ a$ G  ●丘人龙《天妃显圣录序》(1661-1682间):“天妃生天湄屿,道成飞升,屡显神异。”(载《天妃显圣录》)
; d. l( h; I" j3 D' H% D( k& l  ●僧照乘《天妃诞降本传》(1661-1682间):“天妃,莆林氏之女也……曾祖保吉公……弃官而归,隐于莆之湄洲屿。”(载《天妃显圣录》)
% ]5 G, R4 Y2 r  ●林麟焻《天妃显圣录序》(1683):“湄洲天妃,吾有林唐郡州刺史公七世女孙也……际五季扰攘之秋,以曾祖弃官归隐,厥后移居海之滨,妃自是诞焉。今世祖祠尚在,予过而瞻拜之。”(载《天妃显圣录》)+ g: B! ~0 \% x* X3 C$ e5 z
  ●杜臻《粤闽巡视纪略》(1684):“湄洲一名鱼希江,居大海中……有顺济天妃庙。妃姓林。又曰:愿,闽王时为都巡检,土人也。妃初生地变紫,长而灵异,能乘席渡海,往来岛屿间,人呼神女,或曰龙女。”(载四库本《粤闽巡视纪略》卷五)
: c4 j; h% G/ a+ x, A5 B  ●孔兴琏《番禺县志?灵异》(1686):“天妃神为湄洲林氏女。”(载康熙《番禺县志》卷九)% e6 e! |, H* K: J8 H3 B* y
  ●季麒光《募修天妃宫疏》(1694):“天妃,泉湄神女,生有奇征,长多灵异,迄今遂为海神。”(载《蓉洲文稿》卷三)$ N" I# [# P% A, ?
  ●郁永河《天妃神》(1697):“相传神为莆邑湄洲东螺村林氏女,自童时已具神异,常于梦中飞越海上,拯人以溺。”(载《海上纪略》卷中)
5 o9 F* `: ~: ]! s& N8 F0 z, q  ●李梦雷、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兴化府部》(1706):“天妃林姓,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时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古今图书集成》第1086卷)
1 S, w: Y0 `6 C% _2 l- m+ h  ●徐葆光《天妃灵应记》(1719):“天妃,莆田湄洲屿林氏女也……”(载《中山传信录》卷一)  ●林有胜《天后显圣录序》(1725):“天妃非空桑幻化之身,吾林氏之女孙子也。为先祖避乱,遂移居东海之滨,谱系载之详矣。然此地势极南溟,实崒万派回归之气,一六函灵而天妃诞降于其间。妃生而颖慧,少多希奇,甫垂髫,入湄屿焚修,遂能知休咎,常为人恤灾度厄”(载《天后显圣录》)* G3 r! H0 E: ?; `! m3 q/ X% z; ^
  ●禅济布等《为请赐天后祠匾额事奏折》(1725):“经臣施琅恭疏具题,圣祖仁皇帝敕建天妃神祠于其原籍莆田县湄洲。”(礼部题本同上)(载《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第3页)
- y/ ^7 H- n9 M0 [% ^  ●郝玉麟等《为请颁闽省南台匾额并立祀典事》(1733):“……默相王师功成底定,敕建神祠于原籍莆田湄洲地方。”(礼部题本同上)(载《清代妈祖档案史料汇编》第42页)# Z3 ?' R$ P0 u
  ●尹土亻良《台湾志略?寺庙旧迹》(1733):“按天各,乃宋巡检林愿女,住莆田之湄洲屿,幼而神异,能预知休穰,常乘席济流,以救人难。”(载《台湾志略》中卷)! j& i9 I8 Z8 @. @! L& b
  ●郝玉麟主修《福建通志?湄洲游》(1737):“湄洲游在莆禧东海岛间,天妃神所产地,隆庆初设游兵于此。”(载雍正《福建通志》)# t3 p& X, p1 a
  ●王必昌《台湾县志?天后》(1752):“天后林姓,世居莆之湄洲屿。父名愿,五代闽王时官至都巡检,即邵州刺史忠烈蕴公之玄孙也。”(乾隆《台湾县志》卷七)
- a. ~% C/ I5 L- ~4 k6 _: [/ U  ●廖必琦《莆田县志?天后》(1757):“天后林姓,世居莆之湄洲屿。五代闽王时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乾隆《莆田县志》卷三十三)
' S2 d! @( e* I  Z7 J! t  ●乾隆敕撰《大清一统志?兴化府天妃庙》(1764):“宋天后,世居莆之湄洲屿。宋都巡检察院林愿第六女也。始生时地变紫,有祥光异彩,长能乘席渡海,驭云游岛屿间。”(《嘉庆重修一统志》同上)(《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二十七)2 k- Q+ F0 |: z$ y
  ●李拔《重建天后庙记》(1759):“后姓林,世居兴化府莆田县之湄洲屿。”(载《霞浦县志》卷二十四)
& x* F, o: m" s9 y  `( M+ w: t1 L4 d- V  ●黄维乔《兴安会馆香灯会碑记》(1763):“抑稽后未飞升时,居湄之洲……”(碑存福建莆田涵江正学门碑廊)  h3 `  D3 q9 c' t! I& k1 d
  ●江浙、福建两帮同撰《安澜神天碑》(1763):“后诞自宋,隶乎闽,出莆之湄洲林氏。”(碑存辽宁锦洲天后宫)
  O9 `- O6 W& |7 b  ●徐观海《天后宫》(1765):“天妃林姓,世居莆之湄洲屿……”(载乾隆《将乐县志》)0 U/ A7 n/ Y( z* Y% P6 v
  ●刘亚勤《天后庙重建碑记》(1777):“考神世居莆阳湄洲屿……”(载乾隆《揭阳县志》卷八)  ●沈廷芳等《福建续志?天后宫》(1768):“一在湄洲屿,后之故里,宋时建。”(载《福建续志》卷十五)
$ s. `% o+ Z4 Y/ W) V: o% S  ●林清标《敕封天后志序》(1778):“天后乃标本支,始祖唐郡洲刺史谥忠烈讳蕴公之七世孙女也。高祖州牧圉公。曾祖保吉公,五代周时为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海滨贤良港。祖福建总管孚公。父都巡检惟悫公,生男一,女六,后其第六女也。诞降时,港四面山巅倾秀页,于今可见。所突窥之井,即港之麓,升天则在海屿湄洲也。”(载《敕封天后志》)
6 J: ~! `5 r! S) d* {& ~$ @  ●乾隆皇帝《着福建督抚嗣后于天后本籍春秋致祭并载入祀典上谕》(1788):“天后神庙屡着灵应,而福建湄洲系神原籍……”(载《清代妈祖档案史料第110页》)& B3 d  ?6 p) C. Z& g! Q
  ●赵文楷《加封天后“垂慈笃祜”四字命臣文楷于福州致祭礼成恭纪》(1800):“有宋开基日,惟神诞降年。普陀现前世,湄屿应高躔(原注:湄洲屿,天后诞降之地)。”(载《槎上有稿》)9 X2 `- Z, }: ?6 B! Z! r2 T, O
  ●嘉庆皇帝敕撰《加封天后神号祭文》(1800):“皇考高宗纯皇帝三加懿号,载贲御诗。湄洲展故里之祠,淮甸踵时之典,用以答嘉贶,显明威。”(载《城北天后宫志》)
$ b6 P8 f9 q; q! f7 T* O! {0 a" {  ●吴裕仁《天后宫》(1803):“后父讳愿,后其第六女也,世居莆之湄洲屿。”(载嘉庆《惠安县志》)6 C0 m5 u( p' \2 d2 a
  ●陈寿祺《重纂福建通志?天后传》(1829):“后姓林,世居莆之湄洲屿,宋都巡检林愿第六女也。”(载道光《重纂福建通志》)
# @# R! G" F4 e- ^+ y  ●陈池养《林孝女事实》(1830前后):“林孝女系出莆田唐邵州刺史蕴九世孙。曾祖保吉,周显德中为统军兵马使,弃官归隐湄屿。祖孚,袭为福建总管。父惟悫(一作愿,疑字)为宋都巡官,孝女次六,其季也。”(载《闽贤史略》)2 B0 x6 Z+ g: U6 G# i3 h
  ●陈池养《募修文峰宫引》:“天上圣母之隆生湄洲屿也,正当五代之后,赵宋之初。”(载《慎余书屋文集》卷下)
+ Q! E6 L' X' D$ |  ●何王景《重修莆田县湄洲天后宫碑记》(1880):“湄洲在莆田东南七十里海中,旧有天后庙,神故居也。”(原碑存湄洲祖庙); W- ]% R( B( l2 S; u
  ●杨浚《湄洲屿志略?山川》(1888):“湄洲屿,若水之湄,宋元间多居民,洪武初,以勾引番寇,遗祸地方,守备都指挥李彝奏迁内地,岛屿遂虚。”“湄洲在大海中,与极了相望,林氏灵女今号天妃者生于其上。”(载《湄洲屿志略》卷一)
- T7 [! c9 ]* q: l  (莆田着名妈祖文化学者蒋维锬 辑)
& W# e/ d  }1 [# k3 c) n4 _& I, p6 A6 q6 W) @: R

5 g& A/ [9 g5 K1 C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