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小鱼社区

搜索
查看: 31121|回复: 0

[文化杂谈] 兴化里被尘封的朱洋属华亭镇五云村地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4 10: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洋”位于华亭、常太、盖尾“三镇”山地结合部,属华亭镇五云村地界。这里山体庞大深邃,是在山颠峰峦环绕中的一个小盆地,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常年迷雾缭绕、云蒸雾腾、浩渺苍茫。这里是宜农、宜果、宜林、宜茶之地。

  1644年,思宗朱由检缢死煤山,明政权崩溃灭亡;南逃明室朱由榔作垂死挣扎,在福州称王称帝。凤阳朱姓铁杆粉丝追随来福州后流落莆田,害怕清朝的清查追捕就躲藏在这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之中。
  朱姓先民在这里垦荒造田,把山坡地顺其地势分段平整,就地取材用乱杂石垒砌田埂;再利用山地有水源有落差的特点,造就“依山导泉”的梯田。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造田、兴修水利、种植果树、油茶……逐步有了生机、形成居住有几百人的小山村。人丁兴旺、男耕女织、有店铺、有学馆、榨油坊等;炊烟袅袅、鸡犬之声相闻,犹如世外桃源。
  这些人身居这寂静的群山峻岭中,但躁动的心总是不能平静;自认为血管中流淌是明朝皇亲国戚相关血脉。对明朝的感恩、对清朝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而且代代相传。
  时机终于来了!1853年,永春人林俊(五里街埔头村人)在金峰山起义,被太平天国封为烈王,时为福建闽中农民起义军领袖。“朱洋”这班人及时与他们结盟,在攻打莆田时积极行动;提供情报、引路导向、救护伤员、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较大的贡献。赢得了林俊部的信任,增进了友谊、密切了关系。
  烈王林俊起义军与侍王李世贤部关系密切,有互相交流兵员的做法;朱姓家族挑选一批条件好的年轻人,由林俊部出具介绍去投军李部。在李侍王麾下四处征战,英勇杀敌,深受赏识。
  1861年,太平军侍王李世贤率领所部从江西上饶攻打浙南,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到了1864年,那时候,太平天国最高领导集团内部为了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分宗立派,互相残杀,对李世贤这样的非嫡系将领,不重用而受到排斥。加上浙江战场清军、民团和洋枪队反扑已经日见强势;太平军节节失利,地盘不断缩小,士兵斗志也渐渐低落,次年全部退出浙江。进入福建境内已经溃不成军,他们毕竟是经历多年征战,走州过府、到过小半个中国,是见多识广的人;在这危急情况下,侍王果断把未入圣库金银财宝分散给各官兵携带,这些细软可以解决日后的生活出路,这样可以了却一段同甘共苦、生死考验的战友情。
  昔日八面威风的太平军成了游兵散勇,为了逃避清军的抓捕,各自想出妙计,有日藏夜行的,有结盟当地势力得到掩护,有装扮客商、朗中、算命卜卦、磨刀修剪、乞丐……太平军的官兵多数来自“两广”之地,部队打散之后,都想要逃回老家。从莆田经闽南就到广东潮汕、梅州等地,他们都有机会在莆田逗留时日。
  “朱洋”是太平军活动据点,自然要接纳部分从战场败退下来的官兵;接济衣食住行,疗治创伤,补充盘缠。从“朱洋”出去投军李侍王部的幸存者,自然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跟随来避难。有的官兵在此日久生情,就入赘“朱洋”与当地女子成婚。这些经过战争锻炼、富有实战经验的军人,复仇雪恨的意识十分强烈,成了这里反清骨干力量。他们聚啸山林、暗中联络、养精蓄锐、买粮买布、买铁买硝、时刻准备卷土重来。不断组织反清力量,进行反清宣传、抗捐抗税、打击亲清势力、袭击清政衙门、绑架官员、劫富济贫……这些轰轰烈烈的行动从不间断,陆陆续续,前后坚持近二十年,清廷多次清剿却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成效甚微;使清政府十分恼火,也惶惶不可终日。
  1887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福建钦差大臣,重点督办军务,清剿太平军的残余势力和福州马尾海军的发展。朝廷恩准他从湖南调入由他一手筹建的新军来执行军务,莆田人过去俗称“楚军”。这些湘籍官兵都经过实战、性格凶悍,在异地他乡大开杀戒,猖狂屠杀与太平军有牵涉的余党。
  清政府暗中对“朱洋”进行秘密侦探、熟悉地形地貌、村落道路,精心策划清剿方案,后由“楚军”半夜突袭围攻。面对强敌,大家心知肚明只有死路一条,但是,整个山村男女老少都同仇敌忾、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利用猎枪、长矛、扁担、木棍……进行顽强抵抗。最后活的人便撑伤痕累累的身体勇敢冲出土屋,面对团勇的洋枪和战刀毫无畏惧,而是狂呼怒喊舍命扑上,反抗场面是十分酷烈的。整个山村男女老少几百人除有二个媳妇回娘家幸免外,都全部被杀光,房屋焚烧皆尽,惨状目不忍睹。
  这场劫难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留下的田园旧地、村舍残墙断壁、饮用水井、农家粪池……林庆荣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