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妈祖护佑莆商航海,经历史上商品经济交易尤其是对外贸易,除了陆路运输外,还要通过海路,特别是海外贸易,少不了港口。海舟是莆田沿海地区主要的交通工具,莆田许多港口在当时已是莆商海运的港口集市。这一点,从北宋蔡襄 《荔枝谱》 的记载中可以略知一二。
& m+ D. @6 x. i, P' ]) A3 }0 `# x7 Y4 Q
蔡襄 《荔枝谱》 有一段这样记载:! L- P5 ]( ^0 e% s5 g! U
9 }8 W3 M; Z, h1 a" Q4 |# j0 e “初着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而今人得饫食者,盖鲜以其断林鬻之也。”9 x2 I1 ^- k( d. w3 V6 k
3 x' G; m7 `5 t1 d: X, x) d 蔡襄在文中描述北宋莆田荔枝贸易的盛况,对北宋莆田商品经济也可窥见一斑:
. f# O3 G6 [4 [
7 X/ g) ^5 {% {9 J# V 莆田的荔枝在扬花季节,就有外地的商人来莆田“断林之以立券”,就是说,商人们在荔枝树刚开花时,就采取承包的形式与果农签订购销合同。荔枝成熟后由订购者转运至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销售,也运往国外,开展对外贸易。如运到莆田当时的许多港口,通过海路把荔枝贩卖到朝鲜、日本、伊朗等国。可见,莆田在北宋时荔枝已成为外贸的重要商品,已出现商品经济交易的繁荣景象。. p. h" i) `" w- d$ s. A
: s f/ a* m6 b 历史上最早的莆商应该就是通过海运贸易的。北宋时的莆田各港口,有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有点事中转码头。
% |1 d3 _4 I7 K) h# N; q
$ s+ Q8 Z4 ?2 u 对此, 《宋兴化军祥应庙记》 碑文有“往时游商海贾冒风涛、历险阻牟利于他郡、外番者”的记载。可知当时莆田的船只已经往南洋一带经商。当时莆田出口的主要货物有荔枝干、糖、酒、铁、瓷器、蓝靛、鱼、盐等。林亨 《螺江风物赋》 中也有海运情况的记载:“……千艘桂楫,顺风扬帆,不数日达于江浙、淮湖都会之区”。9 |. @2 ?" N/ m) ^, {
6 g @% K4 i7 ?2 D# L
莆田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开劈海上贸易之路,但是对外贸易的海运途中充满危险,面对贸利诱惑却又有凶恶波涛险恶的商旅,莆商的心中希望有一个能保护其商品经济活动的神祗来保护他们。海神莆田妈祖就成为莆商心目中的救星。莆田妈祖是莆商在海运贸易过程中一个消灾避难的神灵。莆田妈祖作为莆商的保护神,在南宋廖鹏飞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中有翔实的记载:“故商舶尤藉以指南,得吉卜而济,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宁江人洪伯通,尝泛舟以行,中途遇风,船几覆没,伯通呼号祝之,言未脱而风息。既还其家,高大其象”。从中可以看出,洪伯通就是受莆田妈祖庇佑的莆商。
$ k# B, x5 W5 @! N: p( @
+ f$ Z s, s' Y3 U2 | 莆田妈祖作为莆商的保护神,我们还可以从清林清标 《敕封天后志·化草救商》 所记载的莆田妈祖神迹得到印证;“屿之西,有乡曰门夹,当港口出入之冲,礁错杂,有商舟渡此遭风。舟冲礁浸水,舟人呼哀求救,后 (莆田妈祖) 谓人曰:‘头商舟将溺,可急拯’。众见风涛震荡,不敢向前,后乃掷草数根,化成大杉,排驾至前,舟因大木相附,得不沉”。莆田妈祖能保佑莆商的神迹,最初的时候,只在莆商中互相传播,但随着莆商在商品经济中贸易的不断发展,与外地、外国商人的不断交往,也就把莆田妈祖作为商品经济保护神向外传播。于是,莆田妈祖就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商人的海运保护神。由此,莆商带着莆田妈祖能为其保驾护航的精神寄托,驾着商品经济的风帆,一路上斩风劈浪,一往无前。修懿
, O) n& c: ?8 `$ v D
; F% G3 I. l m0 f+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