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0|回复: 0

[理财知识] BitTok币拓深度分析微软产品线的区块链升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9-11-2 09:12
  • 签到天数: 1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9-10-12 12: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itTok币拓消息,2019年4月25日,微软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再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上世纪末微软依靠操作系统占据了全球最赚钱的软件企业,比尔盖茨也一度成为风口人物。但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微软并未抓住机遇,从而苹果、Facebook以及Google等企业后来居上。
    3 u' r  Q3 Y3 S# H! {; e1 B! s4 ~# z- |6 J: i5 i2 Q. x8 t
      BitTok币拓查阅微软之前的新闻后发现“后知后觉”的微软,在2018年宣布“All in”区块链,这个举动是否能帮助微软重回巅峰?曾经的行业巨头又将为区块链领域带来哪些机遇?操作系统发家的微软又是如何与区块链结缘的?
    3 r, O4 E" B5 M" }$ R* n. x' r9 U! j1 M% c4 k) S2 \6 b( ?
      再微软众多消息中,BitTok币拓得知微软与区块链的结缘,还要从2014年说起。这一年,微软迎来了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 L/ h% U( M* d$ S7 K5 p+ d* g/ T  G; U/ P, y+ V  }8 O
      而在萨提亚接任微软CEO前,“微软衰落”之说盛行。彼时美国老牌杂志《Vanity Fair(名利场)》曾发布一篇长篇报道,直指微软内部体制臃肿,管理模式僵化,同时创新程度太差,导致给了Facebook等科技新锐们可乘之机。
    5 e5 Q' N: M: f- M
    - U0 B* [; U3 w% K( q; `/ e- Q  一位漫画师2011年创作了一副图,形象的说明了那时的微软内部组织结构之间“山头林立”、“山大王们彼此持枪对峙”的情况。3 v) u; l2 O4 X$ O# ]

    ) d2 M, k. e* o8 ^  
    4 ?2 t5 [! o5 z  F+ n. O( J' F7 I: @! s# V
      此前一直坚守Office和Windows,饱受缺乏创新、固步自封等诟病,以至于错过了移动电话、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行业风口的微软,终于开始敞开怀抱,接受更多新兴事物。而正是基于这一态度的转变,奠定了微软此后探索区块链道路的基石。3 ]. I9 q2 z9 H. S3 ?. c
    - V( r. p/ v% ^
      在区块链世界,2014年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在1月23日,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书《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宣布正式启动以太坊区块链项目,“区块链2.0时代”开启。
    4 p4 a8 `" `" n6 A+ M0 F7 \7 ?* H% }: j# i- {% W; M
      与此同时,已经运营了5年的比特币网络,也开始从暗网中蔓延到现实世界。BitTok币拓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仅在2014年,美国就有游戏巨头Zynga、零售巨头Overstock、旅游巨头Expedia等知名企业陆续接受比特币支付。. V( x! @, E- ^% p5 i

    ' c) U' z6 e8 f  而处于变革时期、寻找着下一个风口的微软也敏锐地发觉到区块链的潜力。: s% Q8 g# W4 }% x
    / P$ ^, R$ h' n4 H' ~5 c3 O
      2014年底,微软就接受比特币支付,支持美国境内所有拥有Windows10系统的用户通过比特币来支付应用程序、游戏等方面的费用。) B4 q: X- T' D5 K& U! U+ Q
    9 J3 u9 v* p5 f( f0 i7 W
      2015年11月,微软推出“Azure区块链即服务(BaaS)”计划,以以太坊为基础,在Azure上应用区块链技术,为企业客户、合作伙伴和开发人员提供“基于云的一键式区块链开发环境”,帮助他们快速创建基于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的区块链环境。
    % \/ N+ t/ S/ c1 O
    * T7 k! s  m& S$ C- W6 Q1 {  这也是微软Azure云平台最早推出的区块链基础服务,同时标志着微软成为了“全球首家进军区块链技术领域的IT企业”。
    # R1 `) k- C! b# B; d
    " ^& n0 m1 o: T% N3 O# ^1 r7 k# x  事实证明,后来者居上的微软,在当时做了一件现在看来完全正确的事。时任微软金融服务科技战略主管的马利?格雷(Marley Gray)对于全面进军区块链曾表示,“我们几乎赌上了整个云服务”。
    8 \1 F; B1 R% z8 v& h4 t+ w9 m7 y6 i7 S6 Q4 v- \
      到了2016年6月,微软推出了新的区块链项目Bletchley,它是一个区块链生态系统所用的体系结构和解决方案,面向所有平台和用户开放,旨在打造“开放、模块化的区块链框架”,与身份和密钥管理形成互动,快速扩容。& [+ e4 m( G, Q% v& l
    , ]/ z: [1 R( j) o  l0 j6 \2 g
      2015-2016年,Azure的区块链平台吸收了ConsenSys、瑞波(Ripple)、BitPay、LibraTax等成员,快速壮大起来;同时,萨提亚开始在区块链领域持续发力,组成微软的“复兴”之路。& ]7 }. ?# ^; l% ?; {

    $ l( [) l4 C( ^! C  但在萨提亚的领导下,微软变得更包容与开放。即使Linux操作系统与Windows是竞争关系,但微软在Azure云计算上使用的操作系统更多基于Linux,而不是自家的Windows。后来微软甚至还加入了Linux基金会领导的超级账本(Hyperledger)区块链开源项目。
    + x& {2 r  R6 d$ \% L) e8 S3 k! r8 h. m9 H1 K" X+ t6 C
      这也映射出微软的区块链打法——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一方面,通过与B端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基于自家平台来打造区块链生态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收购现有企业,进而壮大技术支撑。除了加入超级账本,微软还积极推动了多项区块链技术合作。
    : c# o& l+ u9 _  m- M% K8 l: n/ v2 D% A- x7 R# I( J) l
      2017年1月,微软与洛杉矶区块链公司Mojix的合作,发布了Manifest项目,帮助工厂、配送中心与零售商们进行货物追踪;
    ! @+ i% N6 e0 G5 Y" N& u- Y) |4 N: |. x: \3 w7 N
      2月,与区块链企业Tierion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寻求建立一个可签署数据、声明、协议的永久性生态系统,维护信息安全;7 P: }' U6 Y" g6 j& i/ d3 T" v4 s

    * @" F4 |9 C- x. u! C) s  6月,微软与埃森哲达成合作,共同开发支持ID2020项目的区块链解决方案,解决身份识别问题。
    " {: L- Q. p) j
    / @) R* u' `* K/ W  到了2018年1月,据WinterGreen Research的一份报告称,区块链市场总规模超过7亿美元,其中微软占据了19%的市场份额,仅次于IBM。
    * L# x0 q2 F/ k5 S% a8 z/ B( P/ Q$ p- X( H. w; ^, C9 V
      除了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也是微软对外合作的方向。2018年1月微软与SYSCOIN的合作,可以视为微软首次涉足币圈生态,后者通过提供SYSCOIN钱包,帮助企业创建“一个分布式和灵活的在线市场,可以在竞争的同时实现合作”。
    ; o- `' o/ l' n+ x6 e+ R( {( ?$ f( E! C- I+ o0 ]
      2018年4月,微软开始接受比特币现金(BCH)支付,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微软账户余额中找到BCH支付方式,而其中的交易细节由Bitpay处理。
    / x' O7 I( R* f- `* f  j2 M0 u. g% |) {2 _4 h: H3 X
      大规模扩张到金融和币圈生态体系的同时,微软也没放慢区块链技术的投入脚步。
    : w% ^6 z  Y% D4 Y
    3 r$ K1 E0 t# K  L+ V; ]0 l9 S  虽然微软在区块链专利方面的数量只有阿里企业的零头,但微软有更开源的研发区块链途径——收购“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和代码托管网站”Github。
    , X* C  ^  o; S; c; F- p
    * a4 q: W) p7 t( o' |5 Q) F  BitTok币拓消息显示,2018年11月21日,咨询公司ABI Research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微软已击败IBM,成为全球第一大区块链云服务提供商。从开始布局到超越IBM,找到正确方向的微软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如今,“开了挂”的微软也已经收获到这些年来精心布局的果实。
    8 \: g$ t& a8 T9 f5 ?1 O# S4 N* \' ]- B( @  p, y
      微软在继续前行,区块链会起到多大助力?; V7 {8 Z9 L* q  i8 F
    2 @% x( t( {0 U
      自2018年5月微软CTO凯文·斯科特(Kevin Scott)宣布“微软决定All In区块链”后,今年以来,微软除了继续与全球企业和传统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更多的在加紧区块链应用场景的现实落地。9 F. J# J. I2 I! J3 R
    0 ?) w/ Z# v* x5 k* O* T$ F
      事实上,早在2017年微软就已经开始向C端用户提供细致的区块链服务了。2017年4月,一个名为Stampery的区块链文档认证和验证应用程序被添加到了Office程序中,用户可以使用比特币或以太坊区块链来证明和验证文档。2 W, _3 c5 n" W! X: \

    & A0 B4 Y% {; a, _* |- i* J/ ?  而到了今年5月份,Office还在Excel表格货币选项中加入了“比特币”,不少人表示这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行业来说是一项巨大利好。& Q% G$ P3 m- A5 B" A
    ; k2 Y/ B2 B7 k- A( y% E  d; W; p
      
    9 q7 e1 G/ F6 B2 p6 \# w4 ^- ?- J! b& E/ `( a% p
      除了在自己的王牌业务Office中添加对区块链技术和比特币的支持,微软还打算推出新的区块链业务。) l7 H9 O) i# U  h0 c% b& ^6 x

    4 z. x, Q) s. |7 C  2019年5月13日,据coindesk消息,微软打算最快在年内推出一个去中心化身份(Decentralized Identity,以下简称DID)方案,其代号为ION(Identity Overlay Network),届时,该方案将会发布在比特币主网上运行。( i- G, g4 ^) z& X0 N
    7 K4 `5 e/ S+ ~
      而根据cointelegraph文章显示,微软打算将这一服务推向全球数十亿人口与终端设备。但必须承认的是,要想完全实现这一点困难重重。! T- V  T4 S" t) V/ @
    & H. p& [. {- N, @, @3 [
      首先,在推进DID方案的过程中,微软曾邀请Facebook参与进来,但后者并未作出回应。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些互联网巨头不开放端口,微软也就缺少了推广服务的渠道。即使可以寻找其他合作伙伴,仍会面临终端人口数量较少、服务推广不够亲近用户等问题;$ H5 n/ M9 y' L2 y# x0 Q

    % ~: ?$ @* g; z- H% a  其次,传统互联网服务的“账号+密码”模式在互联网用户心中已根深蒂固,如何让用户真正意识到隐私安全、方便使用公私钥这套方法,也是微软乃至整个区块链行业都需要解决的痛点;2 I$ |' F1 L0 G4 v$ T

    2 S! J/ Z8 W0 ]6 }1 C6 i: u  最后,就算是与微软有着合作关系的企业,同样也存在业务上的竞争关系。例如,PayPal选择一家名为Cambridge Blockchain的初创企业来切入DID业务赛道,但这家初创企业又与微软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更不用说加密货币领域内的企业(如Coinbase、ConsenSys)对微软造成的竞争力了。* a9 ?4 @( d6 X0 G" }
    : o7 f+ O8 g' r7 o  \0 ]) O; o
      如今,2019年已经过了3/4,在BitTok币拓看来除了操作系统和Office外,已经“All in”区块链的微软能否助力区块链进一步主流化、实现更多场景落地?传统企业与区块链、加密货币行业将形成多大的咬合力?我们拭目以待。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11-3 10:02, Processed in 0.071252 second(s), 24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