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5|回复: 0

[软文推广] 澳洲的“有情”动物,虽然是澳洲“三宝”,但是它名气却不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16 22: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澳洲的“有情”动物,虽然是澳洲“三宝”,但是它名气却不大. }$ y9 k2 a6 q5 s
! _) u' K: }4 I2 Q
# z1 C4 X6 o* H2 Z) K6 _
    一场肆虐了4个多月之久的山火,将80%-90%的澳洲国土烧成了焦土。在这场堪比末日一样的灾难中,无数的野生动物被“驱逐”出了自己的“家园”。虽然这些野生动物,被山火“驱逐”出了栖息地,但是在山火的席卷下,依然有十几亿的野生动物葬身火海。在澳洲山火的肆虐中,“水火无情”这句俗话,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不过凡事都有这对立面,虽然“水火无情”,但在自然界中,却也有“有情”的存在。/ I# q! \% S( _

6 ?4 t1 [/ U& Y! U. j    看到这里,一定有很多人会想,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份子。并且人类的感情非常的丰富,所以应该能够成为“水火无情”的对立面了吧?其实这种想法也没错,毕竟人类是灵长类动物中,最“流批”的物种。不过,人类并不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虽然人类确实有着丰富的情感,但是他们却担不起“水火无情”的对立面。所以,这“水火无情”的对立面,也就理所当然的是“另有其人”!
, R' A2 [( `/ C
: _2 J* _7 ?/ ^: q3 H    澳大利亚,有一种“奇葩”的有袋类哺乳动物,袋熊。它与澳洲的考拉、袋鼠并称为澳洲三宝。山火席卷而来时,无数野生动物都从自己的栖息地中逃离出来。但是袋熊却并没有选择逃跑,而是在丛林当中疯狂地挖洞!  m; }# z9 G8 q0 ~9 b$ O
0 ?1 m( v  q, W+ |+ T8 J) E
    根据无人机拍摄的视频资料来看,这些袋熊之所以挖洞,是为了让森林中的野生动物,能够避免山火的侵袭。甚至有的时候,袋熊还会主动驱赶其他动物,进入它们挖掘出来的地洞里。' F4 A2 Z5 @! L* v: A; E: T

0 l7 Y2 u; n' D+ ]% L1 x    圆滚滚的身躯、强有力的前爪,也就为它们挖洞带来了有力的先决条件。其实,挖地洞本来就是袋熊的本能。袋熊与兔子差不多,都会在自己的“家”中,开很多的“后门”,以及一些“小房间”。而在山火来临时,有一些小动物在躲避山火的时候,误打误撞地钻进了袋熊的“家”。但是很多生物学家都没有研究出,袋熊为什么会驱赶小动物进入洞穴内避难。
6 D: g/ T/ t+ \+ {
/ t+ p# I: r" z$ l; I. @# m  k9 K    在澳洲火灾肆虐后的一处森林废墟当中,有人就拍摄到了一段有趣的画面,一只袋熊从地洞里钻出来,接着一只无尾熊跟随而出,紧随其后的是一只兔子,也从这个地洞当中钻了出来!因此有人大胆猜测,这些袋熊之所以会驱赶动物,让他们进入自己挖掘出来的洞穴当中,这是由于袋熊自身的智商很高,并且它们也同样有着感情,所以就有了“水火无情,袋熊有情”这么一句话。
& f" D0 U& x) m' x3 s很多人都比较好奇,这些“有情”的动物,为什么会叫袋熊。其实,袋熊这个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外表与熊相似,而且它与袋鼠、考拉一样,都是澳大利亚独有的有袋类哺乳动物。所以也就有了“澳洲第三宝”的称呼。
" E0 M# J# U% G. C' Z    由于袋熊性格温顺,比较喜欢亲近其他动物,并且得益于憨厚可爱的外表,凡是见过它的人,都会“爱上它”!不过奇怪的是,作为澳洲三宝之一的袋熊,它为什么没有袋鼠与考拉的名气大呢?
7 E* L% K0 v9 ?: `  N" d
- l' O8 l0 h2 Y1 j/ H( j9 H3 \
* |, `& M9 Y) b' h# ]5 P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9-10 20:26, Processed in 0.078113 second(s), 20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