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22-12-10 15:15 |
|---|
签到天数: 83 天 [LV.6]常住居民II
|
复旦-华盛顿大学EMBA 二十年20人丨李翔: "九字法则"解锁跨文化沟通. Y7 B, n- ^' F/ n/ H' Z* \4 C, E
% \ G1 ^% f" O' Y
在生物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英国伦敦的全球总部,李翔结束了居家隔离返回岗位。越洋采访通话中,我们感受到回归正常工作节奏的李翔,声音透露着饱满的情绪。
9 \, J% b# J- g" R& q& |( j9 H; p: L* X+ W
对话开场他就回忆起十年前申请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时的面试场景,他当时跟面试官开玩笑说道,自己在上海的西南角完成了本科,现在想到东北角来看看。而李翔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自上海出发,翱翔于天南地北。( x; h% M+ W" S3 ~4 f+ p
$ p% s+ g0 ^3 I9 ~) M8 c

; Q0 l2 [; X& x6 F& t2 G
% v6 }4 v; ^7 T c 李翔 Leslie Li9 U, g5 S w1 Y1 V i
- s+ V# J6 T0 o H 阿斯利康 国际区域财务BP总监
" I; Y- @3 ?% h$ m( \0 W5 y# m8 n B
2012年,李翔在阿斯利康负责中国和亚太研发领域的财务管理。当时公司研发业务即将扩张升级,他打算提升自我来适应公司发展,在直属上司的强烈推荐下,他选择了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深造。9 w6 `. x1 J2 Y0 A6 a: f" @
9 |( A2 \3 D. X2 O2 B) b
这段求学经历让李翔在财务视角的基础上,学会从更高的公司战略层次出发,以扎实的财务分析、规划来服务于战略决策,而价值链重构这样的课程竟然在工作中很快派上用场。在融入和实践EMBA学习的工作过程中,李翔走遍东南亚,陆续担任过新加坡、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等区域市场的CFO。3 w5 _5 E/ C# q- a: J7 r& U
8 f4 ~7 \, G4 e; S
目前他常驻英国,是阿斯利康最核心的国际区域财务团队的成员之一。作为国际区域财务BP总监,他负责财务规划、分析和决策支持,对阿斯利康在亚太、中东、非洲、中亚、拉美等地上百亿美元的多元化业务提供支持。
4 I* g6 G% |3 z' |& ?( |
) @2 z3 u: A- [2 u* O 在跨国企业里协调如此广阔的区域业务,必然需要高超的全球化运营管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在此次采访中,李翔将他这十年间穿梭各国,融入当地所积累的实战经验和盘托出。5 @1 C$ g) \+ K V* d
! A M5 i! a* y, c1 u; z1 Q) r 全球化运营:“入乡随俗”守正致远: }# P/ j A4 H) {
! f$ J; }0 Z' Z4 ~1 H
最近十年,李翔在阿斯利康这样一个典型的全球化公司里从事财务管理工作,针对各区域市场特性“对症下药”。在他看来,在中国、东南亚、欧美不同的市场规则体系下,企业进行全球化运营的时候必须“入乡随俗”,遵循当地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才有可能稳扎稳打赢得市场。1 j1 V7 y' n9 n5 z; q. M
2 }. Z p+ V5 d7 j. f 欧美的法律和市场规则都已经非常成熟完备,李翔的经验是:国外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的时候,需要迅速熟悉和理解这一整套庞杂的规则体系,在规则体系内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千万别耍小聪明想要去钻空子绕过规则,或者奢望能搞定“绿色通道”。
8 h* k' |" r' a* ?4 I% \; J$ w
5 U$ s/ ^( Q1 @+ o9 t+ B, F8 k 东南亚国家的市场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效仿欧美建立了一整套法律和行政体系。另一方面,在政策的具体执行环节上,又会涉及到一些不确定因素。李翔说,该走的流程你必须要按规矩去走,与此同时,再想办法在规则体系里寻找解决方案。# `& |0 ^+ k" F+ e( q5 C0 P6 P
2 `* w4 X/ \( q( |- v+ _ p; T! P d 中国企业在进入陌生市场初期,通常会找当地合作伙伴组建合资公司来加快融入市场。针对这种模式,李翔提醒说,企业也必须尽快搞懂当地市场规则,不能过于依赖当地合作伙伴,否则核心资源和收益永远都在对方手里,越往后走越被动。1 H; v, M# z' H5 \/ N4 l
1 w' V7 V5 A; C! Z 跨文化沟通“九字法则”:看仔细、问明白、说到位% m$ a% x2 {+ {) b
; ~2 O w. o( g7 N( `0 Q- f& e 在跨国企业工作,李翔每天与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沟通,国际区域财务团队中就有来自哥斯达黎加、波兰、日本、英国等地的员工。李翔说到管理,大家都强调说领导力,在他看来领导力就是有效影响别人的能力。在跨国企业里,要想提升领导力,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跨文化沟通。: y8 f' Q" i: R) S' v# m. a" |
9 C5 M, v0 Q& m# a9 G8 ? 那么,怎么去做好跨文化沟通呢?李翔这十多年积累的经验,可以用“看仔细、问明白、说到位”九个字来总结。
9 [! |% Z& a$ O {8 l8 o: J2 P! O8 m0 ]3 T/ p# m4 a
看仔细
+ \9 R7 K" @+ W% H( A$ [; X; D6 S' I' L5 b+ b0 Q. p$ w
“看仔细”是指要去仔细观察、了解需要沟通的利益相关者的文化背景、过往工作经历,这样才能帮你准确判断他的真实立场和意图,理解他的出发点。李翔身边一个同样是负责欧洲区财务工作的同事是土耳其人,她最近在各种讨论中不断强调通胀的影响。这其实是因为土耳其陷入恶性通胀,今年6月份CPI同比上涨接近80%,所以这位同事非常希望向总部强调通胀的威胁,提前考虑土耳其等地应对通胀的措施。
) g& I6 i5 D G$ P+ L! ~# G) m' |6 ^: _
问明白# c3 T0 s- t% c9 J5 w3 k
0 E8 d& `6 s9 Q9 Z: P# l. Q
“问明白”是指要积极主动地去找各个利益相关者,问明白对方最近的核心工作和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找到双方在业务上的交集,寻求协同与合作。李翔目前在伦敦总部,就需要花很大一部分精力去找各级管理者“问明白”。
' d, |4 [1 {+ u& b1 V) z) ~; v# X1 o1 H. K! ?) Q2 W0 b
说到位
( o! s- O+ [( R M. J- f0 j8 s! [# O; f2 ~) j/ P% S
“说到位”是指在沟通中一定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到位,千万不要像在国内那样讲究“点到为止”,让对方去自行领会。李翔说,这可能是中国人刚进入跨国企业的时候最容易踩的坑——不习惯直接表达意见,尤其是反对意见。问题是跨国企业里员工间文化差异太大,你不能指望别人能猜出你的言外之意。
+ S% _0 r. b9 p* ^0 a4 {! a# P
' x! K; v/ P$ A# g: Q8 ~8 V 解锁这三个跨文化沟通技巧,就能应对跨国企业大部分工作上的问题了。不过李翔建议继续向前一步,主动融入当地社区和文化,否则在一个地方待再久,你也还是个“老外”。李翔自己习惯从美食美酒入手开始了解当地文化,在他看来,与一个人的交往中如果没有饮食的“烟火气”,总会显得有点单调和枯燥。
l9 ?0 y }( U* Z2 ^* x
2 o9 g$ |9 q' s) D- \6 c. P- u 1 \9 A0 f- l/ z
. l% w* @0 V: ~4 h/ i$ V3 {
要融入当地社区,就千万别给自己设限,要主动去尝试未知事物。原本在国内号称“永不开车”的李翔,目前就正在伦敦学车考驾照——在英国打车不像国内这么方便,尤其是长途,曾经拒绝开车的李翔为了畅游英国各地,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始了号称全球最难驾照的学习。0 `5 s A8 j2 Q# @. _
2 R: A* Y t) a+ x
另一个零距离感受文化底蕴的窍门是,主动与当地人交朋友,李翔建议不要把社交圈限定在公司里,因为在欧美大家工作和生活分的其实很清晰。他自己的经验,是可以从居住的公寓、社区里“走出去”,去跟周边的人多交流互动。李翔在伦敦的一个好朋友是女儿同学的爸爸,而在吉隆坡的很多好友,都是通过公寓所在社区内各种活动结识的。6 k2 T+ N$ L: I3 X: W
* n) Y. i4 x1 W& q& [+ Q/ m: \! J 在跨国企业工作很可能频繁更换驻地,李翔不认为这是“颠沛流离”,相反他觉得行万里路、领略各地风土人情就是一件美事。李翔戏言说,自己甚至考虑退休后搬到马来西亚的槟城去养老,当地70%以上居民是华人,且祖上大多来自广东福建,美食文化很对他的胃口。
1 `& M8 o; }# ~9 `8 D/ Z- h; s3 N6 i
忆峥嵘岁月:沉迷学习,全班“大撞衫”
1 P, q/ Z6 d/ e9 v5 M# l. B- Z2 w) J; p/ ^: N
回忆EMBA项目,李翔觉得除了从教授们言传身教中获得系统的管理能力提升之外,最大的收获是与50多名来自各行业的精英一起度过两年的求学之旅,从此有了自己的“超豪华后援天团”。
! g$ b& W( [* T: J/ R: m9 n4 \9 t$ |
李翔说,班上50多名同学来自各行各业,处于各个管理层级,同学们相互交流各自行业的底层逻辑和个人的管理实战经验,让大家受益良多。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堂关于并购谈判的课程,两个来自工程行业的同学上台进行谈判演练,当谈到一个关键问题的时候,两人相视一笑互相递个眼色,然后跟大家解释说有些细节问题要私下沟通,不方便公开讨论。/ d9 H) K( y, O2 n
4 B. D5 O! [$ m4 o' g: o4 b, ~5 V
这让做财务出身的李翔意识到,当管理实践中遇到一些难题时,除了“桌面”上的显性因素之外,还有行业内重要的底层逻辑,这些是外行人很难认知清楚的。幸运的是,50多位同学,让他理解了更多行业的逻辑与规则。18个月的同窗经历,让彼此建立了深厚情谊。 y& I t% ^( _) h
" c* C6 P! Y i8 k+ p" C, u* l2 a6 d 
* P1 c4 F& R; R P! n
2 J$ L' a5 }% T; M* b( R4 @ 他们一起熬过夜。在项目后期去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校区奥林商学院上课的时候,他们把驻地四楼的酒吧当成了集体“沉迷学习”的另类自习室。每晚他们都会聚在酒吧里,一边喝着红酒吃着坚果,一边捧着讲义敲着键盘,讨论当天的课程和作业。! n$ K8 l# U+ A* r+ Y
' D, p& M: ^ f* {6 \. |6 b 他们一起搞过怪。讲授公司金融课程的教授,每天上课都穿格子衬衫,同学们就决定给他个惊喜。于是在最后一堂课上,教授一走进教室就开怀大笑了——台下全班居然大撞衫,跟他一样都穿上了格子衬衫。
# d- {4 ?7 c6 I: v1 s
* O/ `0 h% v# @1 l1 f( M) Z9 ?# z 他们熟悉彼此的绝招与“黑料”。比如李翔的绝招就是“有图有真相”,当同学们聊起某件事、某个人的时候,他总能立马翻出一张当时的照片来。李翔也自曝黑料:在课堂发言的时候,他本来是想表达口口相传(word of mouth),谁知道脱口而出的是居然是mouth to mouth(嘴对嘴),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这句话后来也成为同学们调侃他的老梗。. r: N# T7 C6 i, A% s) G$ f
6 h: }1 R" a6 s' y# z9 r7 H 毕业之后,他们成为了彼此事业和生活上最坚定的“后援天团”。李翔说,这些年一旦自己遇到棘手的问题,会很自然地想起请同学来支招。4 u: t( j0 b6 O; t$ W
5 L6 `8 M7 D. y& y9 V1 s 0 l" P9 }& p1 P# L! E) c4 ^* L
+ G" U# E9 t. W+ t, M 一转眼,李翔毕业已经快十年了,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今年也进入了第二十年。李翔说,他很高兴看到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成为学弟学妹,他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这些年积累的全球化运营管理经验和跨文化沟通心得,期待他们能够在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运营的过程中担当重任,高速成长。& I7 i' A9 D% b* a7 U2 z
( j! @. W# x' ?- {6 B1 `. {
复旦国际EMBA 复旦华盛顿EMBA https://www.fdsm.fudan.edu.cn/topemba/cn/index.html7 R* Z% f: y! j. u2 h& S
1 e9 o$ U/ j4 E3 f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