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332|回复: 0

[玩在莆田] 莆田二十四景之莆田西湖水镜如今是名存实亡,成为历史的遗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5 23: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莆田“西湖水镜”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如今是名存实亡,成为历史的遗憾。   洪武十二年(1379)指挥程升,以增设军士,城隘难容,奏请辟城,乃越东北宁真门旧濠(即今观桥头之南)跨乌石山(东岩山),再东下前后埭与旧城合,延袤十有一里,周二千八百三十丈;门四:东西仍旧不变,南改望仙门曰迎仙门,后又改迎和门;北改望京门为拱辰门,东改望海门为镇海门;西门原名肃清门,后更改为永清门。四城门各建观敌楼,巍峨雄伟,极具气势。城墙基广丈六,基石深六尺,高二丈四,分二千九百六十二堞垛,水濠阔二丈,深一丈,因之原北门旧河,其位反在城里中央,河带已经历几百年,湮塞几可旱波。
( x. l8 ~! f3 k+ j9 E' x  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岳正左知兴化,城中州峰乌石诸山之水滥流缺道,遂瀣河取土,填雷坛之堑,并筑一闸三堰,引注堰流,在明宗书院前曰上堰,在城隆庙边曰中堰,在元妙观附近曰下堰,再下为兼济河,水出水关入新濠流入股沟矣。$ n4 \6 U2 V* e$ Q9 Z
  三堰以中大,腹圆成湖,广可十五丈,取名水镜湖,功满之后,荷花盛开,出尘滴露,嫩茎戏麟,风闲翠扇,娇艳竞争。岳正太守邀宾泛舟其中曰:“此乃小西湖也”。并咏诗云:“性癖耽山水,莆阳不负吾,林峦清似滴,城郭隐如无,天险关形势,神灵效画图,全功些子欠,我设小西湖”。自书小西湖三字并诗,将立石湖滨。时有书生林召者,路经石铺,观岳诗后,戒石工莫刻诗“林峦清似滴”之“似”字,石工遂以召言告岳正知府,岳正亲诣问故,召逊谢而徐曰“似与如未免合掌,更似字为‘欲’字如何?”公拍掌大喜,再拜谢字,并赠束帛,遂改“林峦清欲滴”,立石时士林诵岳知府之贤及召之雅,至今传为佳话。
# I* @5 \5 m: U/ x, F/ t  湖之左右两边,园林甚多,以上堰方主事成郁之青莲阁,林知府鸣盛之渔隐水榭,又有西源亭、绿天阁,宋家香皆称名胜;下堰林尚书云同之读书园,尤为妙境。湖滨有宋公祠,郡人报其浚湖功也。1562年倭寇入侵莆田,城陷祠毁湖壅,至万历四十七年(1619)分守徐良彦再浚小西湖,重建岳公祠,并在南北堤岸偏栽桃李,以示扶植斯文之意,其后徐公亦因之并配祀岳公祠。清代湖堤多被附近居民侵用,水中瓦砾废物,随时可见,逐渐堆积成山,一泓衣带,数里镜湖,将又无涓滴而已。
- M2 t5 @# h% C( C* f& ~) D0 J  邑人彭鹏,字奋斯,号古愚,初任三河知县,景擢任广东巡抚,以治行卓越,操行导廉,治粤极有政声,曾获高宗纶绍奖荣,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元日劳殉广东任所,因爱桑梓,故遗命罄其多年积俸二千金,嘱彭姓族人再加人力助疏之,镜湖再露清波,迄今三百余年,亦时有修建,始有之“水纹晴外涨,镜镜晓来清。桃李争去放,诗景沁游人。”这些都是旧话。
  m0 R& @/ }* d$ L  过去的莆田西湖既是一个景点,又是一个调节城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的好地方。可惜在十年前因盲目扩建,突然在西湖冒出一座“西湖电影院”,从而使之大煞风景,令人们难以接受的现实存在。“小西湖”这个优美名称只能在莆阳文献中才能觅见而已,而地图上,人们眼光中则永远失去了,失掉的东西是永远追回不来了!这就是一个大缺憾。. z6 [* ^" l3 i  M' z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4-30 07:51, Processed in 0.074981 second(s), 24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