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1|回复: 0

私募直营店:私募股权基金有哪些民事法律纠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1 1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私募股权基金近年来发展迅速,步入高速发展之路,监管层也鼓励私募股权发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截止2018年底,私募股权基金数量达到了27176只,基金规模7.71万亿元。7.71万亿规模都是私募股权基金面临哪些主要法律问题和风险?下面,私募直营店为大家详细介绍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风险。) w- i: b# S3 o4 n" Z4 Q4 k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和风险包括委托人与资金管理人之间的委托管理的民法调整问题、基金的组织形式受到商法兼容问题、基金运行中受到相关证券期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制的问题、基金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及相关善后的法律法规规制问题、有关非法集资甚至刑事责任问题。下面,私募直营店小编就为大家带来:私募股权投资的民事法律纠纷,私募股权基金有哪些民事法律纠纷?
3 Y& [) \: H) P8 j* Y' c  (一)各方主体可能涉及的法律纠纷
5 h' R# `2 y2 |$ f. k7 p) p9 R  此类问题层出不穷,由于尚缺乏明确统一的法律规定,案件的处理往往会有差异,通常对各种有关纠纷会作出如下处理:& e4 E/ X$ S% j' ^6 E' }
  1、自然人之间的委托行为,是一方基于对另一方的信任委托其理财,只要不违反《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中禁止性规定,应按照当事人约定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如构成借贷关系的,按民间借贷处理,如为委托合同关系,委托理财的后果直接归属于委托人,当事人约定的保底条款应属无效,只要受托人在处理事务过程中履行了善良管理人的义务,委托人应承担理财带来的风险损失。/ p7 O  T; z" ~8 d2 D5 o
  2、企业委托个人进行理财,属以理财为名,实为违法借贷行为,合同应认定为无效,按违法借贷处理。
5 g3 W0 u) I/ D; Z  3、对于没有经过审批的非金融机构从事受托理财业务,并且约定固定收益和亏损责任归于受托人的合同,应认定为以理财为名,实为非法融资行为,合同无效。- N4 X# g# \, [! f- ^
  4、关于金融机构监管责任的认定。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接受委托理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或资金委托人的单方委托,承诺对委托资产的交易账户进行监管的,监管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监管义务,监管人违反监管合同的行为与受托人违反委托理财合同的行为在客观上同时存在,并因此造成委托资产损失的,监管人或者受托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委托理财合同被确认为无效的,监管合同也应认定为无效,监管人在订立合同中有过错的,应根据其过错大小对受托人不能偿还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0 ], d" C" ^; P! @, S
  (二)承诺收益的法律纠纷
: `5 {. [4 f* V4 ?- i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按照其组织形式划分主要有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即“GP+LP”形式)、基金管理公司+有限合伙制企业模式、信托制、“公司+信托”模式、母基金(FOF)(母基金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也称为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其通过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而参与到其他股权投资基金中)等模式,而这几种形式中又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最为常见。
) v  v9 H* u0 R. a+ ]  伴随兑付风险的集中爆发,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进入了多事之秋。当年成就其井喷发展的保证预期收益等诱人承诺,如今成为困扰裁判者的法律难题。
; T' m: w2 z! P: s# }/ m# H  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纠纷最为多发的情况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与投资者签订的有限合伙协议中确定私募基金的资金投资方向与双方权利义务,为便于推介,协议通常对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等条款做出明确约定,并承诺到期一次性返还投资本金及收益。投资方向明确、投资回报高等表象,使投资者往往误解为私募基金投资期满后就可获得投资本金及预期收益的返还,进而实现投资资金的退出。
! u8 l% q8 R0 O* S  而实践中,私募基金管理人因无法兑现返还投资本金及承诺的收益而出现违约的现象时常发生,有限合伙人起诉普通合伙人或有限合伙基金的诉讼纠纷由此增加。对于此类纠纷,法院或仲裁机构往往会充分尊重有限合伙协议的约定,在有限合伙协议并未做出明确约定的情况下并不倾向于支持赔偿的请求。. i1 M- u8 i3 s6 @+ W0 I
  (三)投资款项返还的相关纠纷0 W8 E( q4 f& f: ~' e0 |( Y3 J
  实践中,法院或仲裁机构支持有限合伙人返还投资款项及收益的诉求的情况主要包括:
/ f- D  m; V7 U' J  1、GP向投资者出具还款承诺书
1 E/ Q+ {0 B4 h' o  V  投资者与GP签订合伙协议后,如GP通过向投资者出具承诺书或类似形式的法律文件,明确承诺投资到期将向投资者返还投资本金及收益,则事实上形成了GP作为资产管理人对投资者返还出资的义务;类似于银行理财产品中“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计划”或委托投资中保本保收益的承诺,GP应按此承诺履行到期返还投资本金及收益的义务,否则GP应承担由此产生的违约责任。
( o) s- I) O# u3 R4 {# J  2、第三人提供担保
, N! m/ x8 Y5 i9 q1 T5 p7 |* ~5 R6 {  同样,在由第三人对到期返还投资本金及收益提供担保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要求第三人承担履行返还投资本金及收益的担保义务。' l& D( p+ z$ f. B- L7 ~
  3、基金本身做出承诺6 G8 p& R3 i8 M/ y' o5 e  ?
  实践中,亦存在基金本身向LP做出兑付承诺的情况,对此,有限合伙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我国《合伙企业法》对有限合伙人投资资金退出无明确禁止性规定,笔者认为此种承诺行为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遵循契约自由原则,允许有限合伙投资人和普通合伙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约定;只要在不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充分认可有限合伙协议的法律效力,承认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之间就执行有限合伙协议约定的违约责任及其他权利制约。
* `5 X" S4 _2 R  (四)投资者的救济手段
4 f7 _$ G/ f! N5 I8 p$ ~  私募的特质是有限合伙制基金最大的本质和特点,而我国目前存在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的边缘界定困难的现象。就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的红线,在“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出资人还本付息”、“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等特征中很难做出严格区分,尤其近年来发生了一些私募股权基金涉嫌非法集资类案件,因此,私募基金纠纷发生时,投资者往往也会寻求刑事、民事双重救济手段来维护权益。然而实践中,各地公安机构对非法集资案件的立案标准亦不统一,LP能否以此手段获得救济存在极大不确定性。0 p1 x1 C' h# s0 H
  私募直营店介绍:
; r6 M/ g3 b' e  2018年12月7日,在由私募排排网、华泰证券、南方基金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上,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宣布合作开放共赢,科技改变未来,正式推出“私募直营店”。服务一经推出,立马得到私募端与高净值用户端的积极响应与入驻,不到二十天时间,入驻私募直营店的私募机构就已经突破300家,其中就包括东方港湾投资、大岩资本、中欧瑞博、银帆投资、世诚投资等国内老牌私募。
" W, ?0 ]' Y+ A5 `# J  在“私募直营店”,合格投资者与私募机构可以实现双向互动。4 o) k1 ^1 n; n" H+ U1 d9 U. {) j9 Y
  在私募机构端,可以一站式完成全国渠道(银行、券商、第三方)代销商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可以一站式直连全国机构投资者(FOF、孵化基金、银行委外),帮助和大金主谈成合作;在合格投资者端,客户可以全市场挑选合适产品,实现利益最大化,也可以直接联系私募买产品免认购费降低投资成本,真正回归买方地位,享受买方待遇。
6 a. }& R( A1 h4 |4 [
9 {0 o! r' k/ M  z" e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9-11 03:25, Processed in 0.076790 second(s), 20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