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9-9-17 12:21 |
|---|
签到天数: 98 天 [LV.6]常住居民II
|
; K! m( j! o b+ d* H8 q# z r0 Q) O D7 {3 f' ~" W6 ^2 Y
作为曾经的保理行业从业者,看到国内保理行业目前的现状,常常会思考,为啥国内保理行业的发展,会和国外保理行业的情况差异如此之大。归结起来,是国内保理行业三大迷思,下面就和互融云保理系统小编一起学习吧!# _+ T9 F8 o% r7 j- L& g
0 ?) h( p: ` k; ~0 f0 ~+ E. x
一、与国外保理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国内保理基本上不做卖断式保理?
7 Y ~/ B2 |) h% f! c7 w( e. A, ^$ n$ F2 s9 ?- v5 k5 F q
一句话答案:以国内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管理的不重视程度和不管事态度,核心企业和保理商都不愿意做卖断式保理。
5 [5 k2 `3 ?; h% e H
" O9 x8 U( K/ P! n国外保理的业务形态,绝大多数做的都是卖断式保理。卖断式保理对于融资方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款项提前收到了,应收账款出表,后续核心企业不付钱跟我没有一分钱关系。但是到了中国国内,以融资为目的的卖断式保理极其罕见,基本上做的都是有追索保理(融资方和核心企业两端皆可追索),还出现了各种像暗保理、暗转明保理各种奇怪的保理模式。7 V" H/ t& o6 o$ A& F
: }* q; {) }0 w T% T既然保理业务和贸易关系密切相关,这个迷思的答案也只能回到贸易关系中去寻找。我能够想到的,就是国内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以及核心企业对于供应商管理并不甚重视。
w5 x% c9 ~$ W9 S; {/ y* l+ h4 ^; @$ V5 G4 _
如果身为中小企业主,应该能够深切感受到来自同行的竞争有多激烈。无论是产品价格战,还是对核心企业五花八门的营销公关,都让核心企业感受到,即使只是一种简单的原材料,市场上都有众多的供应商可以挑选。既然如此,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就不会在意供应商关系的维护,这家供应商倒了后,能够迅速找到其他替代,双方的关系严重不对等。没有稳定长期对等的贸易关系,那核心企业就不会充分考虑供应商的诉求,供应商也会颤颤巍巍,不敢向核心企业提要求,害怕自身随时被替代。2 i2 M0 G6 V# Y0 g6 o
& j5 n' V; w- {卖断式保理这种形态,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新鲜事。因为谁给我供货,我就该给谁钱,这是很符合商业逻辑的。加入保理商后,变成三角关系后,这给核心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义务。核心企业本身就位于供应链的强势地位,并且有众多供应商可替代选择,所以即使供应商有这样的需求,它也完全可以不配合。就这样,卖断式保理在国内很难做起来。
; W2 _- w v1 j J3 g5 h# K
6 K. I7 A, @5 E8 j4 l核心企业不愿意配合的保理业务,也说明供应商实力和地位不行,保理商多追索一个对象总是更好的。保理商从可行性和风险考虑也都更愿意采用可追索权保理。
( m' q' l( g1 |. R. V: C
4 f0 F* f+ @9 e! p2 E, @) y虽然就国内保理融资基本上不做卖断式保理的原因,更多专家归结于法律制度和征信体系不完善,保理商为了风险考虑只好做可追索权保理。但是落到具体业务上,是核心企业不愿意配合造成的。3 ]0 R# W- c; f2 `6 @/ e
3 E' g$ R p$ j4 T, p& c5 F( o# C! s解析完这么多后,大家应该也能够理解为啥国内这么多保理商在做暗保理、暗转明保理了。即使做明保理的,盖章确权的也甚少,更多的是采取通知送达这种降低核心企业义务的方式。& o% Z. q! w( [4 U
& c; B$ i' |9 G. ]! T5 n5 S
二、在保理公司融资不易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保理公司都在做融资,而不是融资担保?# }$ S- W7 r, s; l
" K& o0 \7 R- }7 |) T; c一句话答案:目前国内金融体系下,保理公司没资金实力做融资担保。只有融资才能切中企业的真实需求。! }5 l3 m1 c2 o" I
6 H3 b4 t$ E6 h& b: O* O2 @; c; p7 ?
理论上,保理商能够提供的服务包括资金融通、买方资信评估、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账款催收等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实际上,除了资金融通,后面几个服务基本上没多少个保理商做,客户也绝大多数没这个需求。. {. a1 q l" `; J. i3 |; O
9 R# y& i+ x2 W& u* l就这个现状,不少海外、港澳台保理专家疾呼,保理商更应该通过信用证、保函、甚至担保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贸易问题,而不是融资问题。这样既可以解决客户的贸易难题收取服务费用,又可以降低因为融资带来的不良风险。
( m9 Y* P# [. ?$ E1 r8 b
8 a8 |2 o" c( @: w7 v3 Y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跟国外做保理业务的金融机构不一样,财大气粗这个词从来就跟国内的商业保理公司没什么关系。那既然没什么钱,为什么其他这么多金融服务不做,偏偏就只做融资呢?, E. t& a* c/ M2 I
6 T3 g( q* o/ ?0 g) I因为保理商没资金实力做融资担保,但是融资这块业务,还有传统金融机构没法触达的领域。$ h, d( ~/ V% e- U' c7 |: f' ]' E
, g7 x. B8 t- n
银行:为什么保理公司需要授信?保理商:因为需要资金给企业融资。银行:为什么这些企业需要向保理公司融资?保理商:因为这些企业没法直接从银行融资。银行:那既然我银行放款给你保理公司,最终资金给到原本我银行不准入的企业,我凭什么相信这些企业能够还得起钱,你保理公司能够提供什么有效担保吗?保理商:我们是轻资产企业,没有强实力的股东担保和抵押物,但是我们有出色的风控能力,通过XX技术、XX手段,有效的控制风险,目前不良率仅X%。银行:听不懂,别扯这些有的没的,反正就是没有足够的担保实力。
( p5 i4 c! }+ ?, H T
% f1 }9 `. k, R. z* x+ r! l+ D那保理公司撬动银行资金和授信不易,为啥还要做融资?因为融资才是很多企业的刚需,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什么的换谁做、做不做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有局限性,没有触达到的业务,那都是保理公司的机会。因为大部分保理公司没法从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因此对外放款的融资成本较高。主攻的也是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没法做的客户或者项目,以信用类、中小企业、商票、非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融资项目,实现更高的贷款定价来弥补资金端的劣势。
' l5 a. I1 M: Q; Z- I( C. Y
8 s$ q3 l% m/ e$ v8 z三、为什么国内保理,绝大多数沦为大企业的变相融资工具?
2 [* R! `* p ^8 a* ?7 M) ?+ _1 {8 q8 q3 p1 @1 T* k0 S
一句话答案:围绕大企业做融资,资金方才容易承认。而大企业更愿意为了自己,而不是上下游做融资,因此商业保理成为变相融资的一种创新工具。' Y' |+ q9 b6 b8 D$ P
) ` [- }0 x- m u- _1 @% p
从第二个迷思过来,谈到了早期不少国内保理商,是通过信用类、中小企业、商票、非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融资项目,来实现更高的贷款定价,来形成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竞争。但是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良率高企和规模化不足。. Z" @. n8 k" o3 l/ d4 u0 H
- Z* o4 X+ T8 c% i: g2 l* j$ l
实在话来说,国内保理商能做的客户,大部分是银行筛选剩下的,因此无论在客户资质上,还是担保措施上,都不尽如人意。信用类项目担保物不足,中小企业项目易倒闭,商票项目价格战,非标准化项目吃力不讨好。小额贷款系统国内保理商以这些业务为主导的,是可以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但是问题也明显:容易出风险,业务量不大。( ?1 r) {9 y. V, ?! `( U
; t7 Y- u" z& v
于是这行的从业者就开辟了一条新路:反向保理,拉上核心企业做融资。以第一个迷思的推导结论来看,核心企业帮助供应商融资的意愿低,但是给自己融资的意愿还是有的。因此,核心企业拉长账期,或者设定到期日,让供应商批量到保理商处申请融资这种方式就开始广泛出现了。有核心企业的确权,资金方也容易找了,成本也低了,风险和成本也相对小了,业务量也快速做起来了。
+ {+ d- U/ Y6 c; A2 w8 s( b; Z T小额贷款系统http://www.hurongsoft.com
: B d. T! b# T&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