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C5 Q7 X; q; B0 { f0 [
' Q/ X7 `; c& z% e8 @; e+ D" V中国画肖像最难画的是正面的鼻子, 除了鼻孔及鼻翼两侧的线条较明显外, 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明显的线条。如果用一样粗细的线条去表现, 就难于画出各种不同的坡度。如用焦墨线来画, 可以用沙而宽的线来表现坡度柔和的面, 等于用铅笔画许多细平行线来表现面一样。如用浓淡墨, 那就可以用淡墨代替干沙笔, 感觉就较丰富细腻些。为了加强立体感, 将形体塑造得更结实具体, 还可在关键明暗处略施纸擦, 浓淡干湿一起发挥作用。
5 n) \, \7 _* p
0 L# {2 V8 r- g) v * h& Z5 K4 E# \0 ~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 不要在宣纸上画素描, 应力求运用活墨, 利用笔尖、笔腰、笔根的不同含水里, 注意“ 笔路” , 一笔下去要能表现出明暗交界线(即笔尖墨较浓的部分) 及反光部分( 即笔腰墨较浅的部分) 以及体面衔接最柔和的部分( 即笔根墨最淡的部分)。嘴是五官中最活动的部分, 和眼睛一样极富于表情。画正面的上下嘴唇的线, 不能勾得太实太死。由于光的影响, 中间唇峰更不应用对称的线来面成两个山峰那样, 而是略有虚实变化。受光一侧的线宜虚一些, 甚至可以不画, 背光一侧的线可盆一些。
! Z9 A2 }3 B, ^6 J+ g
3 C$ A3 J& V$ H2 a5 h6 o
' y* `0 K5 f2 N% Z& o; _由于它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影响不大, 可不必作过细的描绘。“ 画人难画手” 。手是人体四肢中最活动, 最富有表情的部分之一。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思想感情的重要部分。从手的外形来看, 手背比手掌要平坦。因为手背的肌肉较薄, 起伏较少, 掌心的肌肉较厚, 起伏较多。用笔时要注意手背多用直线, 手掌多用国线。从唐代人物画中可以看出作者早已掌握了这个规律, 并用以描绘出女性丰满的手型。画掌心时对拇指球与小指球隆起的肌肉, 给予适当的夸张。这既是对自然形态的一种艺术概括, 又是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的审美观的反映。
: ~$ h% L5 _) R0 @9 T$ k
1 p# C; T: F, e; H
0 r+ }4 ]! u% I! c: t美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我们今天画劳动人民的手, 不仅要表现出男女老少的自然属性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出其阶级属性。劳动人民的双手是勤劳、刚健而有力的。尽管手的形状因人而异, 然而在研究画手的笔墨技法时, 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本质特征。有人把手比作“ 第二个脸” , 从手在传神中的重要作用来说, 不是没有道理的。手在放松或紧握时, 骨骼与肌健的显、隐、起、伏就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男性的手这种变化表现的尤其清楚。试以男性的手为例来说明如何通过用笔来表现这种变化, 从而表现出手的结构和力量。
^+ J( k8 R4 J
$ l3 k& G. K8 w2 t
% ]; Y/ P ~( F/ t4 @如手持钳子咸剪子, 伸展用力时, 手背的肌健就突起, 愈用力愈明显。所以, 在画手背的肌健时, 要注意用线的轻重对表现手的力量的影响。即使是在肌健十分显露的情况下, 也不可与外轮廓用线一样结实。线要画出面的感觉, 画出坡度来。要注意每一条肌健的起伏不是一样的, 有的地方还为血管所覆盖。故画肌腱的用线要有虚有实。当紧握拳头时, 手背的肌肉拉张到最平薄的程度, 关节部分特别显露, 画关节用线就要明确, 结实, 比肌肉丰厚部分的墨色要焦浓些。通过用线的虚实对比, 来表现骨骼坚硬与肌肉柔软的对比。
& n. E4 V# N+ F8 Q d
' ^0 E# l5 K2 T如手下垂时的三角肌部位, 下蹲时的臀部位, 挺身时的胸部位, 坐下或弯腿时的膝盖部位等,用线就要圆些, 要看出人体结构, 同时贴实部分衣纹较少而浅。衣服不贴骨肉的地方, 里面较凌空, 用线就要方、直些。愈凌空的部位, 衣纹就可能愈深凹下去。如藏族、蒙族宽大的衣裙, 就多是长而直的线条, 朝鲜族的裙子线条多且深, 因甚少有贴身的地方。理解运动的规律对理解衣纹的规律同样是重要的。由于人体的运动, 引起衣纹的疏与密、松与紧的变化。如当手臂弯曲时, 引起肘关节部位的衣纹因拆迭而繁密, 而下垂的上臂衣纹则疏朗。凡是有关节转折的地方, 都体现了衣纹的疏密对比关系。
9 s# a/ C. ?4 p# v& G* H% P/ b" l/ O4 [1 B; z1 o& F

7 J5 D+ b$ p7 g: S' j古代画家在衣纹的处理上, 积累了不少经验, 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国画培训今天, 在我们的生活中, 衣服的质地和种类比过去更多, 需要我们去创造新的表现方法。即使是古人画过的, 在技法上我们还要不断发展、提高。使衣服的特征能更好地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关于衣纹的主从、交搭、错让的处理, 除多看些优秀作品外, 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多观察, 多画逮写, 还要有意识地多用毛笔、宣纸来画速写,我觉得掌握衣纹的运动规律及用笔规律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 n. v9 L. l. N& u1 u! r, k a国画培训http://www.shufaedu.com
2 f- ?& O9 t1 m# m$ S
" z8 [8 l, P8 N, w: v4 ?. d7 e9 `
1 C9 J# Z3 e! G- |+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