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857|回复: 0

[文化杂谈] 莆仙戏曲“活化石”迎来第二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2 10: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好奇地围观一位莆仙戏演员化妆。

    莆仙戏演员黄艳艳(右)向梅峰小学学生传授经典动作“蝶步”。

    倒映在玻璃中的小学生戏曲表演。

    学生们参加“十音八乐”表演。

  “春草啊,一起走!”最近,走进莆田市的许多小学,都能听到一些由稚嫩声音唱出的莆仙戏,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

  莆仙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据统计,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是十分难得的戏曲文化遗产。莆仙戏已经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古老莆仙戏在莆田遭遇尴尬,许多传统演出技艺面临失传,年轻人不愿意当莆仙戏演员,观众呈老龄化趋势。2012年4月,莆田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开展“莆仙戏曲进校园”试点工作,确定逸夫小学等14所小学为首批试点学校,在四、五、六年级中开设莆仙戏课程。每所试点学校都组建莆仙戏曲唱腔和表演兴趣小组,建立一支“十音八乐”演奏队,最终达到试点校的学生都会传唱1-2首莆仙戏曲,说一段莆仙戏名段剧情。

   为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莆田市还组织莆仙戏曲艺术家开展研讨,收集、整理有代表性且简单易学的曲目作为校本教材内容。同时,市里还搭建平台供学生交流,已经举办两次唱腔比赛、一次“十音八乐”比赛,还举办莆仙戏曲汇演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通讯员 林剑冰 图/文)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网站地图|

闽公网安备 35030402009042号

©2012-2013 Ptfish.org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闽ICP备13000092号-1
网上报警
郑重免责声明:莆田强势社区(ptfish.org)是非商业性网站,不存在任何商业业务关系,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免费分享的社区。
本站部分内容为网友转载内容。如有侵犯隐私版权,请联系纠正、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为网友转载出于学习交流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赞同其观点的真实性。
GMT+8, 2025-4-30 05:17, Processed in 0.064566 second(s), 24 queries,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de ©2003-2012 2001-2025 Comsenz Inc. Corporati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